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为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地2所中小学中,年龄612岁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62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检测B超检查及体质量指数(BMI),并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有NAFLD的患儿中,发病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酰甘油及体质量指数(BMI)是NAFLD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而空腹胰岛素水平与NAFLD发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NAFL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三酰甘油与体质量指数是NAFL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胃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其不仅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各种病变,同时可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还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息肉摘除;但由于操作过程中患者有痛苦、不适感,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致使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我院消化内科于2010年开展了无痛胃镜技术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观察反复腰椎穿刺配合药物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营养神经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为5.0±2.0 d,平均住院时间为11.5±3.5 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7.5±2.0 d和15.0±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硬膜下积液观察组发生2例(11.1%),对照组发生7例(38.9%),观察组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腰椎穿刺相关性局部和颅内感染。结论: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反复腰椎穿刺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降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慢肾蛋白停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调节作用,探讨慢肾蛋白停对MsPGN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手术摘除一侧肾脏加腹腔多次注射BSA与LPS及皮下多次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复制MsPGN动物模型。分慢肾蛋白停、肾炎四味片予以防治性治疗,实验结束测定TGF-β1、IL-10变化。结果:模型组TGF-β1、IL-10含量增高;2个治疗组TGF-β1、IL-10水平均下降,慢肾蛋白停优于肾炎四味片(P〈0.05)。结论:慢肾蛋白停能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并能调节机体IL-10的异常分泌,减轻肾脏组织的病理损害,作用优于肾炎四味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脑部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的受试对象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脑梗死发生时间分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观察PWI和DWI表现,以表观弥散系数(ADC)为DWI的检测评价指标,以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为PWI的检测评价指标,并比较不同时期脑梗死的PWI和DWI表现。结果 随着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延长,T2WI显示信号随之增高,DWI信号随之降低,ADC信号随之增高。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梗死区ADC值随之增加,健侧对应区随着梗死时间的变化,ADC值无明显变化; 在每个不同分期中健侧对应区的ADC值均高于梗死区(P均<0.05); 超急性期rCBV和rCBF值均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升高信号; 急性期rCBV、rCBF、MTT和TTP值在三种信号上均有表现,但rCBV和rCBF值均以降低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以升高信号为主; 亚急性期中rCBV和rCBF为正常和降低信号,其中以正常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升高信号为主; 慢性期rCBV和rCBF均表现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降低信号为主; 超急性期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 亚急性期DWI=PWI和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 慢性期均为DWI=PWI。结论 PWI联合DWI对脑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较高,PWI对缺血半暗带有较好的诊断,其与DWI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定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程度干眼患者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和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以进一步探讨干眼和炎症及神经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干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干眼的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各20例(40只眼)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测量角膜中央区域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及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比较不同程度干眼患者之间的变化。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干眼患者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干眼程度呈正相关(r=0.293,P=0.001);角膜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与干眼程度为负相关(r=-0.331,P<0.001)。随着干眼程度的增加,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增加,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下降。不同程度干眼患者角膜树突状细胞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02,P=0.003);神经纤维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57,P=0.001)。结论 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反映了干眼炎症的程度,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反映了神经支配和营养,两者均与干眼程度相关,对其定量分析可以为干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不同献血人群的相对安全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ELISA检测双试剂均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有反应的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HBV、HCV和HIV三项联合筛查,对两种人群的核酸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进行核酸检测标本163 621例,检出阳性标本11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7%。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0.067%和0.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结论对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均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实验组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中的80%要高得多,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症状有满意效果,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激活途径-6(tumor suppressor-activated pathway 6,TSAP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8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SAP6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SAP6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既往史、家族史和病理分型无关。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回归模型中,TSAP6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SAP6低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预后差,并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