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后骨板的解剖及其变异情况对颞骨相关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进行颞骨解剖 ,观察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的发生情况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颞骨岩部上嵴与面神经水平段之间夹角为 (4 .61± 1.99)°、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 (63 .0 7± 9.3 0 )°。气化程度高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距离相对较大 ,相对而言发生乙状窦前移的几率较小。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发生率为 17.5 %。结论 :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于颞骨岩部上嵴 ,气化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较大 ;当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距离较小时 ,乙状窦位置更靠前 ,更易出现高位颈静脉球。  相似文献   
52.
内窥镜下侧脑室后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侧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头部防腐标本进行经后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观测 ,对 9具新鲜尸头在神经内窥镜下进行后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侧脑室后角到前角、颞角及室间孔的距离分别为 (86.0± 6.9)mm、(5 9.5± 6.7)mm、(5 7.3±5 .4)mm ,侧脑室三角部脉络丛球到室间孔距离为 (4 0 .5± 2 .3 )mm ,脉络丛球与室间孔之间侧脑室底弓形隆起的高度为 (9.9± 1.6)mm ,三角部的最大宽度 (9.1± 2 .1)mm ,三角部上、下方宽度分别为 (8.5± 2 .0 )mm、(9.3± 1.8)mm。神经内窥镜进行侧脑室后角入路手术时 ,硬镜下可看清侧脑室三角部及体部的后半部分 ,而软镜甚至可看清室间孔及前角结构 ,颞角结构硬镜下观察困难 ,软镜可看清局部结构。结论 :内窥镜下后角入路侧脑室手术可有一个理想的侧脑室后半部分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内镜在迷路后径路桥脑小脑三角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行迷路后径路内镜下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术中对该手术径路在内镜下能获得的手术视野进行观察,对该手术的适应症以及优缺点进行评价。结果: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并获得满意疗效,通过迷路后开窗导入内镜可以获得上至三叉神经下达迷走神经的暴露范围,内耳门因其位置相对固定且较容易分辨,可以作为内镜手术的定位标志。结论:迷路后径路桥小脑角区内镜手术径路短,较显微镜手术而言具有微创、能多角度观察病变区域、更清晰分辨血管神经关系等优点,更适合耳科医生采用;缺点是手术操作相对复杂,需丰富的解剖知识以及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在8例16侧成人尸头上模拟实施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观察手术径路上各结构对手术的影响以及第9~12颅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去除顶骨、大脑以及部分小脑组织,暴露颈静脉孔、内耳门及其周围结构,测量颈静脉孔上缘距内耳门下缘垂直距离。结果:8例16侧标本均顺利完成迷路后径路模拟内镜手术;2例4侧在不损伤小脑情况下顺利完成乙状窦后径路模拟手术,小脑为内镜导入的主要障碍。镜下观舌咽和迷走神经之间间距相对较大,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发生部相距很近;舌下神经位于上述颅神经前、内、下方,形成5~8束较细神经纤维平行分布。颈静脉孔上缘距内耳门下缘垂直距离为(8.26±1.05)mm。结论:迷路后径路为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较理想径路,而单纯依靠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实施内镜手术相当困难;内耳门是手术中可靠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安全实施耳内镜手术,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2例2 4侧成人尸头样本进行解剖,暴露面神经全程,对面神经进行相关解剖测量,从外耳道、鼓窦、迷路(乙状窦)后径路用耳内镜对面神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标本均能通过上述径路在耳内镜下完整观察面神经全程,且清晰显露面神经隐窝以及咽鼓管鼓口周围结构。面神经垂直段恰位于骨迷路中轴线位置,面神经水平段介于外半规管和镫骨头之间;面神经鼓室段和上半规管顶、外半规管上缘距离分别为(8.59±1.75)mm和(3.83±1.11)mm,面神经乳突段距后半规管下缘距离为(3.13±1.53)mm;面神经乳突段和外耳道前、后壁距离分别为(10.50±1.91)mm和(3.8 5±0.9 9)mm;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和面神经鼓室段之间垂直距离为(2.2 1±0.7 6)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乳突段间夹角为2 7.3 0°±5.9 7°,内耳门外侧距乳突骨质表面水平距离为(33.82±2.80)mm,内耳门上缘距岩骨上缘距离为(4.96±1.40)mm。结论耳内镜可以清晰显示显微镜难以暴露的手术区域,能清晰分辨并避免损伤面神经,在耳显微外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我科1997年11月收治了1例外伤患者,误把慢性上颌窦炎诊为上颌窦腔出血,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被他人拳脚击伤面部半小时人院。人院时查体:神志清醒,外鼻无畸形,两侧面颊及颞部肿胀,触痛明显。鼻窦CT系右上颌窦前壁骨折、窦腔积血、双面颊及颞部皮下血肿。入院后予以改善鼻腔引流及抗感染、止痛等治疗。半月后患者面颊肿胀消退、复查鼻窦CT仍系左窦腔积血。遂拟行积血清除,钻开上颌窦前壁,伸人鼻窦镜见窦腔内较多黄稠脓液,未见积血。追问病史,患者诉既往有上颌窦炎病史,遂予以吸除脓液,冲洗窦腔,术后按上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