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与喉手术有关血管神经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减少喉切除等术中的出血、保留正常组织和缩短术后的创面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0具(8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着重测量与喉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结果:左右侧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别为42.3,39.9mm,起始点的口径平均值均为2.4mm。左右侧喉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3.1,21.6mm,起始点的口径平均值分别为1.6,1.5mm,入喉点的口径平均值分别为1.4,1.3mm。左右侧喉上神经的喉内支入喉点处平均值的宽度和厚度大于左右侧喉返神经入喉点处的宽度和厚度。结论:结果对喉麻痹恢复手术,将来行喉移植手术,以及其他颈部手术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垂体瘤的可行性。方法2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用于鞍区各解剖结构,特别是垂体柄、视神经、视交叉及其供血动脉特点的观察,总结手术可利用的间隙、应保护的结构;在9例新鲜尸头上模拟进行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手术,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长度14.5±1.3mm(8.1~18.5mm),发向垂体柄、视神经或视交叉的穿支动脉的支数分别为:大脑前或前交通动脉3.0支(2~6支),颈内动脉2.1支(1~5支),后交通动脉3.2支(3~6支),基底动脉1.4支(1~3支)。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11.4±2.7mm(6.1~17.6mm),第1间隙面积为44.8±3.4mm2(7.0~100.8mm2),手术可通过第1间隙或(和)第2间隙进行。结论通过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有充足的操作空间,具有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充分,利于保护其供血动脉的优点。  相似文献   
33.
一般认为,骨蜡在术中应用是安全的,但是由于其不能被组织吸收,因此有一定的潜在的引起并发症的危险。作者报道1例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乳突凿开、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20天出现右耳后皮肤瘘口流脓,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正常及偏曲的鼻中隔前上膨隆部位的CT影像测量,探讨其临床生理意义。方法 观察50例鼻窦平扫CT片(无明显鼻中隔偏曲患者),测量鼻中隔膨隆区域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另观测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CT片,在膨隆最显著处分别测量膨隆侧和凹陷侧黏膜厚度,对测量结果以SPSS统计学分析。结果 94%(47/50)正常鼻中隔CT影像上能观察到鼻中隔前上区域梭形隆起,鼻中隔骨性(软骨)部分基本位于膨隆中间位置,左右侧黏膜厚度分别为(4.84±0.88)mm,(4.91±0.69)mm;膨隆区左右径(10.30±1.27)mm,前后径(31.35±5.18)mm,对鼻中隔偏曲CT影像均观察到梭形隆起区域,测量其膨隆侧黏膜厚度(2.30±1.23)mm;凹陷侧厚度(6.71±1.42)mm;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鼻中隔膨隆区域可能有类似鼻甲调节鼻腔气道阻力作用,鼻中隔偏曲患者凹陷侧黏膜一般均比膨隆侧增生明显,与其可能具有鼻腔气道阻力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5.
嗅相关神经的临床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嗅神经的正常走行及其与视神经、鼻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 料,并为预防鼻窦手术中嗅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6例32侧成人尸头上对嗅神经、嗅束、嗅球进行 解剖测量,并观察其与视神经、鼻窦之间的关系。结果:嗅束的长度为(29.32±2.11)mm,中点处宽度为(3.36± 0.83)mm,嗅束中点内侧距前颅底中线垂直距离为(5.48±1.02)mm,嗅束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21.32±3.28)°, 嗅球长度为(10.43±2.35)mm,宽度为(5.12±0.62)mm;84.4%(27/32)的嗅束后端与蝶窦、前中部与筛窦顶相 邻,9.4%(3/32)嗅束仅与筛窦顶相邻,6.3%(2/32)嗅束与额窦顶相邻,所有嗅束都在视神经管内口处与视神经 交叉向前内行走,嗅球前缘与筛泡前缘基本在同一水平。结论:嗅束基本都在眶内侧颅底行走,鼻内手术时应注 意不要损伤鼻窦顶部,术中可以筛泡来定位嗅球位置,结合嗅束与矢状线之间夹角可以大致给嗅束定位,对于防 止手术损伤嗅神经具有一定意义。行前颅底手术上抬大脑额叶时应注意防止拉断嗅丝。  相似文献   
36.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有自愈性[1]。KA多发于颌面部,发生于耳廓的KA较罕见。解放军第101医院耳鼻咽喉科近期收治2例耳廓角化棘皮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内镜下迷路后径路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解剖学标志及定位方法。方法:在15例3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迷路后桥脑小脑角区内镜手术,观察内耳门以及各组颅神经之间的关系,测量其外缘在颞骨岩部骨板平面上距颞骨表面距离,前缘距三叉神经半月节距离、下缘距舌咽神经距离,上缘距岩上窦距离。结果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耳门外缘距颞骨表面距离为(33.82±2.80)m m,三叉神经位于其前上方,距其外缘距离为(8.10±1.15)m m,展神经位于内耳门前方,三叉神经的下方,滑车神经为一细长神经,行于三叉神经前上方,舌咽神经恰位于内耳门下方,其距内耳门下缘约(6.26±1.05)m m,其下依次为迷走神经、副神经,内耳门距岩上窦距离为(4.96±1.40)m m。结论: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中间,位置不易受病变影响相对固定,且居于各组颅神经中间位置,当其能在术野中暴露良好时为理想的定位标志,舌咽和迷走神经因其形态特征也可作为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为颞骨径路在内窥镜下行岩斜坡区病变手术时因不同的手术目的采取不同的硬脑膜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标本上采取不同的硬脑膜切口模拟颞骨径路内窥镜手术 ,比较两种切口对手术的影响 ;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岩上窦下缘至内淋巴囊上缘为 ( 9.5 3± 2 .64 )mm、岩下窦上缘之间距离为 ( 2 3 .48± 2 .48)mm ,乙状窦内侧至共脚、内淋巴管、内淋巴囊外侧之间距离分为 :( 13 .89± 2 .3 4)mm、( 10 .62± 2 .0 9)mm和 ( 3 .73± 1.66)mm。结论 :两种切口各有优缺点 ,T形切口适应证稍广 ,但易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为临床上保留迷路在内镜下行桥脑小脑三角区病变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保留迷路内镜手术 ,测量乙状窦内侧至总骨脚、岩上窦下缘至外半规管在岩部后骨板延长线之间距离 ,对可操作范围进行评估 ,对内镜的导入角度进行研究。并就如何避免损伤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乙状窦、岩上窦等结构提出看法。结果 :岩上窦下缘至内淋巴囊上缘距离为(9 .5 3± 2 .64 )mm ,乙状窦内侧至总骨脚距离为 (13 .89± 2 .3 4)mm ,至内淋巴管距离为 (10 .62± 2 .0 9)mm ;由该三条线构成的上底为 13 .89mm ,下底为 10 .62mm ,高为 9.5 3mm的梯形为内镜操作范围。乙状窦距颞骨表面距离 (以乙状窦上膝为标准 )为 (5 .2 7± 1.60 )mm ,乙状窦宽度为 (11.97± 2 .10 )mm ,上下膝长度为 (2 4.78± 4.2 1)mm ,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距离为 (13 .5 9± 3 .0 3 )mm ,岩骨后骨板至后半规管后缘、总骨脚后缘距离分别为 (4 .0 7± 1.2 6)mm和 (5 .5 8± 1.49)mm ,内镜的导入角度应力争与岩部上嵴平行 ,这样的角度最便于观察和操作 ,且不易损伤内部重要结构。我们测得的岩部上嵴与矢状线之间角度为 (63 .87± 9.3 1)°。结论 :保留迷路所得到的操作范围完全可以满足在内镜下行脑桥小脑三角区  相似文献   
40.
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垂体瘤的可行性。方法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用于鞍区各解剖结构 ,特别是垂体柄、视神经、视交叉及其供血动脉特点的观察 ,总结手术可利用的间隙、应保护的结构 ;在 9例新鲜尸头上模拟进行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手术 ,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长度 (14 .5± 1.3 )mm(8.1~ 18.5mm ) ,发向垂体柄、视神经或视交叉的穿支动脉的支数分别为 :大脑前或前交通动脉 3 .0支 (2~ 6支 ) ,颈内动脉 2 .1支 (1~ 5支 ) ,后交通动脉 3 .2支 (3~ 6支 ) ,基底动脉 1.4支 (1~ 3支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 (11.4± 2 .7)mm (6.1~ 17.6mm ) ,第 1间隙面积为 (4 4 .8± 3 .4)mm2 (7.0~ 10 0 .8mm2 ) ,手术可通过第 1间隙或 /和第 2间隙进行。结论 :通过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具有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充分 ,利于保护其供血动脉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