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单纯枕下项线附着肌痉挛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6例单纯枕下项线附着肌痉挛引起头痛的患者,根据症状、体征,排除非软组织劳损所致的头痛,找准阿氏点,施以指压法或掌根环压法治疗。结果经手法治疗5~10次,36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显效率97.22%。结论手法治疗单纯枕下项线附着肌痉挛引起的头痛效果满意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人坐到站动作表现与在下肢多关节闭链动作下肢肌力、反应性和协调性等神经肌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53位老年人受试者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71.4±7.0)岁。利用功能性蹲屈测试训练仪,在下肢闭链、多关节动作模式下测量下肢的肌力、反应性(反应时间、动作时间)和协调性(轨迹追踪)。5次坐到站测试(FTSTS)来评估受试者从坐到站动作表现。所得资料以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与控制年龄变量后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FTSST时间与肌力、反应时和动作时有显著相关(P<0.05),但协调性测试结果与FTSST时间之间无相关(P>0.05)。分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肌力、反应时和动作时等变量为FTSST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可解释FTSST时间42.5%的变异量,其中下肢肌力是最重要的预测因素(R2=0.26)。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下肢肌力和反应性是预测坐到站动作表现重要的神经肌肉因素。  相似文献   
23.
膝骨关节炎患者伸肌肌力与疼痛和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患者患肢肌力与其疼痛和功能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经放射影像学确诊且有临床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膝骨关节炎患者患肢伸肌肌力与WOMAC疼痛得分、WOMAC日常活动能力得分、WOMAC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况与患肢的伸肌肌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高温合并化疗对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高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和高温与化疗协同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DM为研究对象,选用37、40、43℃3种不同温度,以及ADM、DDP和TAX 3种不同药物.实验分为单纯温度组、单纯药物组、不同温度+不同化疗药物组.采用PI染色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高温下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进入G0~G1期细胞增多,而细胞凋亡率仅增加2.3%~6.3%,P=0.001 7.高温联合化疗时,细胞凋亡的数量显著增加.ADM组43和40℃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7±2.9)%和(50.8±1.7)%,与37℃的细胞凋亡率(36.2±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DP组40和43℃下,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到(42.5±0.9)%和(58.4±3.2)%,与37℃的细胞凋亡率(24.4±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X组40和43℃时,细胞凋亡率升至(38.2±2.3)%和(40.5±4.2)%,与37℃的细胞凋亡率(11.2士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温增加耐药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所产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智能吞咽障碍评测与训练系统(digital accelerometry for swallow imaging,DASITM)对吞咽功能评估的重测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3例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老年人22例,均利用DASITM进行4次吞咽口水的测试,根据DASITM系统自带软件分析结果,记录4次测试的吞咽波峰、吞咽启动时间和吞咽持续时间平均值,并于1周内重复测试1次。将其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分析。结果全部受试者的吞咽波峰和持续时间均具有极好的重测信度(ICC=0.767~0.914);全部受试者的吞咽启动时间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ICC=0.410,),而老年受试者的启动时间重测信度较差(ICC为0.318)。结论 DASITM在吞咽波峰和持续时间上有极好的重测信度,在吞咽启动时间上重测信度为中等,该设备无创、便携、价廉,可以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26.
慢性疼痛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偏瘫肩痛,以及反复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运动处方中包括的处方目的、运动形式、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
老年脑卒中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偏瘫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7-30 d)33例和晚期组(发病3-6个月)15例.2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FIM评定在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28.
背景在颈部软组织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处施用手法治疗可否改善紧张性头痛的症状及体征.目的观察颈部压痛点与紧张型头痛(tension-headche,TTH)之间的关系,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TTH患者280例,男80例,女200例;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标准.对照组150例,为无头痛症状的健康体检者,男50例,女100例.方法触诊枕外隆突下至颈棘突止中线及其旁开,记录每一压痛点、痛性结节总数及部位,实施揉拿、弹拨、点按使颈部压痛点及痛性结节的手法治疗.观察肌肉痉挛的缓解程度及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主要观察指标TFH组和对照组压痛点、痛性结节阳性率,TFH患者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在枕颈部分布情况,采用手法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结果TTH组和对照组压痛点、痛性结节阳性率分别为(58.9%,28.6%和1.3%和0.6%)(x2=262.6,P<0.005).主要分布在上颈段(C1~2,C2-3)棘中线和棘突旁.经1~6次治疗,痊愈183例(65.4%),显效58例(20.7%),好转27例(9.6%),无效2例(0.7%),总显效率86.1%.结论颈部肌肉障碍在TTH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压痛点手法治疗,产生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急性腰扭伤的不同分型及其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损伤性质的不同,将急性腰扭伤分为腰后关节紊乱型、腰后关节滑膜嵌顿型、肌绞缩型、肌损伤型、骶髂关节错位型、混合型。根据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损伤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推顶复位法、顺拔法、推髂扳腿法等治疗方法。结果:经1~3次治疗,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最多不超过5次。1000例中治愈538例,显效321例,好转141例,有效率达85.9%。结论:手法治疗可使脊柱椎骨间隙变宽、矢状位旋转、冠状位倾斜,椎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关节囊、神经根等张力改变,腰椎三维改变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30.
早期综合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简单康复疗法与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简单康复疗法组(36例)和综合康复疗法组(42例)。简单康复疗法组采用Bobath治疗;综合康复疗法组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加用中药、针灸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每周对两组患者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r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MBI、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综合康复疗法组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简单康复疗法组的NIHSS、MBI评分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ADL及神经功能康复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优于简单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