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抗甲状腺药物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格雷夫斯病15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抗甲状腺药物不同给药各雷夫期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格雷夫斯病病人分为3组:①A组42例,给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普蔡洛尔,疗程1.5年;②B组74例,用药同A组,疗程2年至2.5年;③C组36例,用药剂量较A组大,疗程同B组。治疗2个月后B组、C组加用甲状腺素。结果:甲状腺肿大A组为43%、C组为42%、C组为42%,而B组仅23%,P〈0.05;突眼加重A组为40%、C组加用甲状  相似文献   
72.
朱悦  万淑芬 《妇幼护理》2022,2(13):3121-3123
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医 院收治的 62 例老年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吞咽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 患者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吞咽功 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能 够改善其神经功能与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3.
背景:LIM矿化蛋白1 (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 LMP-1)是一种细胞内非分泌蛋白,可以通过招募众多的成骨因子共同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LMP-1在成骨上游水平发挥的强大作用提示了其在骨骼重建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Ad-LMP-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及对其分化的影响。 方法: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后,检测特异性标记物CD44的表达情况,矿化液诱导细胞成骨分化后用茜素红染色鉴定。感染重组腺病毒Ad-LMP-1后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算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感染效果,观察感染Ad-LMP-1 2,7,14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传代细胞形态一致,排列紧密。矿化液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诱导后出现钙化结节。观察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表明重组病毒Ad-LMP-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效率在85%左右。感染重组腺病毒Ad-LMP-1后第7天出现了细胞形态改变,14 d出现类钙化结节,但不伴有细胞增殖活力改变。结果提示重组腺病毒Ad-LMP-1可以有效地感染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 为麋鹿角的物质组成解析提供更为全面的化学信息, 为揭示麋鹿角样品的区域特征和深入挖掘其资源价值与多元化利用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39批代表性样品, 围绕水浸出物、水溶性蛋白质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及重金属类成分进行物质组成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  获取了39批代表性样品物质组成的基本数据, 揭示了麋鹿角样品的区域特征性。  结论  对麋鹿角物质组成及区域特征性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可有效促进麋鹿角的深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5.
[编者按]关于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的名称,目前有十余种称谓,很不统一,同样的术式,不同的名称,难于做到准确的医学统计,也很不利于教学及学术交流.故对这一常见病的最常用手术名称实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专家,谈谈他们对该手术命名的观点.以期改变目前的混乱现象,达到规范和统一该手术名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步沉淀及薄层层析方法进行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的提纯和活性鉴定。选用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参照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组SCI后给予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15 mg/kg)溶于5 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均于SCI后12 h及1、3、7、14天5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分别行SCI组织HE染色及补体C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补体C3阳性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结果 在SCI后12 h及1、3、7、14天5个时间点,实验组SCI组织中补体C3阳性表达、MPO活性及ICAM-1 mRNA表达均明显弱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急性SCI后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能够减轻SCI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继发性SCI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和逆转方法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主要策略。很多因素与椎间盘退变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和性别因素等。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力学因素与椎间盘退变有着密切关系。学者们通过研究静态压力、动态压力、渗透压和牵拉等力学因素对椎间盘组织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脊髓损伤是骨科常见病,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有关其治疗的循证研究多集中于药物治疗、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及康复等方面.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单纯融合与内固定融合治疗慢性腰痛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融合与内固定融合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1)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66年至2006年12月,Ovid检索平台),Embase(1984年至2006年12月),Ce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4th Quarter 2006),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6年至2006年12月).(2)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8篇研究论著符合纳入标准,共6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在融合率[优势比(OR)=2.26,95%置信区间(CI)1.51~3.38,P=0.0001]、总体疗效(OR=1.54,95%C/1.09~2.19,P=0.01)、术后随访期间二次手术例数(OR=2.16,95%C/1.08~4.33,P=0.00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腰痛得分[加权均数差值(WMD)=-0.22,95%Cl-0.81~0.36]、术后腿痛得分(WMD=0.22,95%CI-0.50~0.93)、并发症(OR=1.68,95%CI,0.78~3.63)、患者对手术的认同程度(OR=1.54,95% CI0.93~2.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研究比较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表明单纯融合组少于内固定融合组.3个研究报告了术后患者的工作状态.2个研究表明吸烟将降低融合率.结论 内固定融合组与单纯融合组相比.内固定融合组能显著提高融合率,总体疗效方面略优.但其需二次手术例数方面也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构建乙肝病毒生物数据库(Bio-HBV Database),针对HBV包膜蛋白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 构建Bio-HBV生物数据库获得国际基因序列库中所有完整的包膜蛋白并进行比对,采用信息熵评价序列位点的保守性,结合BLOSUM90评分系统和PAML(phylogenetic analyses by maximum likelihood)软件包寻找选择压力下的异常氨基酸替换模式。结果包膜蛋白中ps35,ps132,s49和s127等氨基酸替换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包膜蛋白内有多个重要区段,直接影响HBV生物学功能。我们对这些区段逐一分析了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结论 通过Bio-HBV生物数据库,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不仅验证了已知生物学特性的功能域的保守性,更提出了潜在的可以作为研究切入点的新功能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