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445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6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目的 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CCR5及CXCR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在R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离15例RA患者的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15正常人PBMC(对照),以三色荧光素标记物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CR5及CXCR3的表达。结果 与PBMC相比较,RA患者SFMC中T细胞上CCR5及CXCR3的表达显著增高(特别是CCR5);而CXCR3的表达个体差异较大;与正常人相比较,RA患者初发或活动期未治时,PBMC中CCR5及CXCR3的表达明显增多。CCR5及CXCR3的表达率与患者的ESR及CRP相关。结论 CCR5^ T细胞积聚在RA患者的病变关节内,且与RA的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筛选并鉴定HIV-1 gp4l核心表位。方法:用识别HIV-1 gp41的构象特异性单克隆抗体NC-1筛选噬菌体12肽库,通过夹心ELISA、NC-1特异性阻断实验、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DNA序列分析阳性克隆。结果:经3轮筛选,随机挑取24个噬菌体克隆,ELISA鉴定表明有lO个克隆可与NC-1结合,DNA序列分析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共5种序列:HDVHHRWVYLLS、ITVNEWLYTSEQ、HGRSHGMFKPKR、MGPIARPHWHLN、DMYRSPRPKPDT。其中gp41N肽和C肽所形成的复合物可特异性阻断表达HDVHHRWVYLLS,VNEWLYTSEQ和MGPIARPHWHLN的克隆与NC-1的结合。结论:所得序列HDVHHRWVYLLS,VNEWLYTSEQ及MGPIARPHWHLN模拟HIV-1 gp41六螺旋束核心表位。  相似文献   
23.
 淋巴瘤的抗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单抗)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中进展较快并取得较大成功的一个领域。其中抗B淋巴细胞(B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用于人类治疗已有10年之久,是治疗各种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药物之一。单抗对淋巴瘤有高度敏感性且毒副作用较小,现正用于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它对免疫系统的调理作用使得它也被应用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冷球蛋白血症)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病)。但关于其使用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是否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还没有定论。本文对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原理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新近发展的在光纤芯片上做高通量测序的技术,可以将人类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时间由目前所用的10年时间缩短到100d。光纤芯片上的基因组测序结合了磁珠、乳液PCR和焦磷酸测序法等技术,利用光纤优良的表面性质和有效的加工工艺,将光纤制作成一种基因芯片。在芯片上用磁珠来耦联DNA、RNA等微量反应物。乳液PCR可以获得大量的不同的基因组DNA片段。乳液PCR和光纤芯片都是由于有了磁珠作为微量反应物的载体,从而可以将反应一再小型化。而这些技术的结合,工作效率是目前常规的测序方法的100多倍。成功实现了基因组测序反应小型化、高通量化的思想,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时间。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并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由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出MSC, 取第 3代细胞进行实验。鉴定后, 将微小细胞团在TGF -β1、地塞米松(Dex)及维生素C(VitC)等诱导下分化。14d后, 细胞团经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后, 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ColII)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 分别检测诱导前后MSC中ColII及前ColII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 诱导后细胞呈软骨细胞样形态; 甲苯胺蓝及ColII染色的细胞外基质呈阳性。Westernblot和RT PCR的结果显示, 诱导分化后的MSC可表达ColII和前ColII的mRNA。结论: MSC在TGF- β1、Dex及VitC等诱导后, 可分化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26.
20 0 0年 5月我科收治 1例军团菌感染患者 ,该例病人为我省首例在病人体内分离出病原菌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 ,住院 68天 ,痊愈出院。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5岁 ,因发热、咳嗽 1周余 ,于 2 0 0 0年 5月 17日入院。入院前 1周余 ,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 ,呈稽留热 ,伴干咳无痰 ,体温最高达 39℃ ,感脐周阵发性绞痛 ,腹泻黄色水样便 ,每日 4~ 5次 ,每次量约5 0~ 10 0ml。门诊给予青霉素 80万U肌注 ,每日 2次无效。后感发热加重 ,体温 39 8℃伴头昏头痛 ,胸片示“右下肺炎、右下胸膜炎、右下包裹性积液” ,收入住院。查体…  相似文献   
27.
测定人类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a1-微球蛋白(a1-MG),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亦能反映出其他疾病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我们对60例煤工尘肺(CWP)患尿NAG和a1-MG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并计算NAG酶排出率(NAG/Cr),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到目前为止白血病的诊断仍主要依靠形态学分类.骨髓或外周血涂片上,如果有大量"原始细胞",则考虑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临床沿用的FAB分型几经修改,起初规定至少占细胞总数50%,以后改为30%即可诊断.原始细胞在30%以下考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有5%以下的原始细胞是正常的,没有"恶性克隆增殖".但白血病发病初期,或治疗完全缓解后虽然原始细胞在5%以下,理论和实际上,恶性增殖性克隆都可能存在于这5%的原始细胞中.急性白血病治疗学已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淋巴系统白血病已达到很高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病例越来越多.骨髓移植为根治白血病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9.
克山病病因未明,在发病学上,克山病心脏极易受损,致使病死率仍然很高。为了探索克山病病死率高和心脏容易受损的原因,本文应用现代生化技术及定量病理学技术研究了克山病心肌细胞代谢障碍特点。十年来紧紧围绕克山病的靶组织心脏,通过85例克山病(包括正常对照及其他心肌病对照)人体心脏及大量病区粮饲养的实验动物模型心脏标本的生化研究,我们认为,克山病心肌损害的性质是一种典型的“原发性代谢性心肌坏死”,其主要证据是:  相似文献   
30.
努力按照疾病本质诊断和治疗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3):769-770
淋巴瘤常称为恶性淋巴瘤 ,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霍奇金淋巴瘤曾经称为霍奇金病 (HD) ,最近研究表明其肿瘤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 ,因此更名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占人类肿瘤的 3%~ 4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如美国 ,发病率已经上升至肿瘤的第 5位。据我国上海地区的统计NHL发病率已上升至第 12位。淋巴瘤除了划分为HL和NHL外 ,还有许多亚型 ,这些亚型的诊断和预后各不相同 ,正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