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47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93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临床医药发展的需要,药物品种日趋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正日益受到医院的普遍重视。当前我国医院不仅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也是ADR产生、防治、监测和报告的主要场所,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检测小肝癌患者血清蛋白及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对有微血管侵犯的小肝癌早期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8例小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蛋白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表达谱;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肝癌组织的MVD及VEGF,分析微血管侵犯与蛋白表达谱及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 58例中,20例有微血管侵犯。蛋白质飞行质谱分析表明,微血管侵犯组在相对分子质量4 196,5 832的蛋白质峰明显升高,与无微血管侵犯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MVD及VEGF检测表明,微血管侵犯组患者MVD计数及VEGF表达较无微血管侵犯组升高(P<0.05)。结论结合血清中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肝癌组织MVD、VEGF检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有望获得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布比卡因系统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和对照组(C),每组12只.以肢体Ⅱ导联监测ECG;暴露大鼠股动脉,置入24G套管针监测动脉BP,同时暴露大鼠股静脉,置入24G套管针泵注0.5%布比卡因2 mg·kg-1·min-1.记录其发生抽搐、ECG出现心律失常和MAP≤40 mm Hg的时间.当MAP≤40 mm Hg时,立即停止泵注布比卡因,P组经静脉恒速泵注丙泊酚50 mg/kg(容积为5 ml/kg).而C组经静脉恒速泵注生理盐水5 ml/kg,两组均5 min内泵注完.记录大鼠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惊厥和MAP≤40 mm Hg毒性反应的时间和布比卡因累计剂量.开始复苏后每5分钟的MAP、HR和大鼠生存时间.结果 泵注布比卡因后,两组间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惊厥及MAP≤40 mm Hg的毒性反应时间、布比卡因的累计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泵注布比卡因至MAP≤40 mm Hg时应用丙泊酚处理,可显著改善大鼠的MAP和HR,明显提高大鼠的生存率(P<0.05).结论 丙泊酚对严重的布比卡因中毒时有明显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4.
鼻咽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现有鼻咽癌血清学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方法 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免疫酶法与既有常规免疫酶法对鼻咽癌防治示范基地所取294份普查血清IgA/VCA,IgA/EA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共检测30岁以上294份普查人群血清,其中鼻咽癌患者血清106份,健康人血清188份.改进的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放大免疫酶法与既往已有的免疫酶法相比,血清IgA/VCA、IgA/E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增加;检测血清抗体的几何平均数明显提高.结论 改进方法可以提高血清学检测的灵敏度,同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特异性,提高了鼻咽癌的检出率,可以应用于鼻咽癌早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uomavirus,HPV)与我国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汇总了国内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论文,选择采用PCR方法检测的论文对发表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我们以检测方法为PCR、标本为石蜡包埋标本、论文中列出或提示了引物序列的15篇论文作为入选论文.15篇文献涉及蜡块标本共980份,按照只要检出一个HPV型别即为HPV阳性进行计算,检出阳性例数为460例,各地HPV检出率为8.3%~69.8%,HPV平均检出率为46.9%(95%CI:43.8%~50.0%).在以上980份样品中,检测范围包括了HPV16型的样品有556份,阳性份数为139份,各地检出率为4.4%~63.4%,平均检出率为25.0%(95%CI:21.4%~28.6%);检测范围包括HPV18型的样本有485份,阳性份数为33份,各地检出率为0%~19.0%,HPV18型的平均检出率为6.8%(95%CI:4.6%~9.0%).以上15篇论文中,使用同一引物的文献只有4篇,共检测406份石蜡包埋标本,HPV阳性率为20.3%~67.6%,平均检出率为40.2%(95%17 CI:36.0%~45.4%).结论 我国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中国河南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毒株GAG蛋白抗原表位变异特征,并对其准种特点加以分析.方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确认HIV阳性样本gagp17~p24基因区段并测序,PCR产物纯化后克隆,挑选克隆株鉴定为阳性后测序,以MEGA(version 3.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HIV毒株为B'亚型;gag基因p17区段抗原表位突变有E62G(55.80%),Y79F(48.90%),T84V(48.90%),144V(44.20%),gag基因p24区段抗原表位未见明显变异.结论 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p17区段的4个抗原表位,存在较大变异,p24区段较为保守,适合抗原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67.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配对设计队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ATG)及D2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及术后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3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根治术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评分、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UICC(1997)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及Bormann分型为指标,用逐一配对法选择同期32例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及肿瘤的根治性。结果:3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27例施行LATG(D2),1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联合胰体尾切除术(D2),5例行腹腔镜辅助姑息全胃切除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20.78±44.34)min,开腹组(178.44±29.06)min(P<0.05)。腹腔镜组平均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分别为(5.50±0.57)cm,(3.63±1.04)d,(3.94±0.84)d,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增加(6.61±2.92)×109/L,(7.32±3.01)×109/L,第3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别增加(3.99±3.83)×109/L,(4.48±3.94)×109/L,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总数、第1及第2站淋巴结数分别为(26.41±13.71)、(17.13±9.13)及(9.22±8.16)枚,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开腹组,肺部感染率高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并发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LATG比传统开腹手术时间长,但能达到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急性期反应轻、术后康复快等优势,LATG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细胞内在抗病毒因子APOBEC3G对HIV-1及其Vif缺失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HIV-1野生株病毒(BH10WT)和Vif缺失株病毒(BH10ΔVif)分别由转染293T细胞获得,通过感染MT4和H9细胞,分别检测其反转录酶活性。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APOBEC3G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pEGFP-3G。HIV-1野生株和Vif缺失株质粒与不同剂量的pEGFP-3G共转染293T细胞,APOBEC3G-GFP在细胞内融合表达定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所生成的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力分别由MAGI检测和反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定量。结果 BH10 WT病毒在H9细胞和MT4细胞中均有所复制,在感染MT4细胞后4 d已经具有较高的反转录酶活性。BH10ΔVif病毒感染H9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接近细胞对照水平,而其在MT4细胞中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在感染后12 d有所显现,即非允许性H9细胞内APOBEC3G对ΔVif病毒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APOBEC3G蛋白定位于细胞质。BH10ΔVif转染293T细胞后生成的病毒滴度为2.75×104 U/mL,随着pEGFP-3G共转染量的升高,所产生的子代病毒滴度从1.48×103 U/mL显著降至0.33×103 U/mL。与0.2μg质粒pEGFP-3G共转染产生的BH10ΔVif病毒的感染力比不表达APOBEC3G的相同病毒的感染力降低近20倍。结论 APOBEC3G具有抗HIV活性,同时HIV Vif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量效关系为我们构建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9.
曾毅 《中外医疗》2009,28(27):189-189
通过分析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的特点和实际应用,讨论医院布线系统中作为传输介质的线缆的选择,总结传输介质选择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70.
Balb/c 3T3细胞体外转化实验是利用Balb/c 3T3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模拟致癌物在动物体内致瘤过程进行致癌物筛选的一种技术,它的检测终点是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时获得的恶性表型。本文就其方法的发展和改进,以及其在肿瘤启动剂和促癌剂检测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