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痛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痛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以痛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 4 5例 ,并与小金丸治疗 4 2例作对照 ,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 97.78% ,对照组为 5 4 .76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痛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疗效 ,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包块吸收和调节免疫机能 ,减少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黄芩苷(0.1、0.2、0.4 g/L)、D-葡萄糖(5.5、15、25、35、45、55 mmol/L)共同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48 h,流式细胞仪(flow eytometry,FCM)测定内皮细胞的凋亡率、细胞周期,噻唑蓝法(MIT法)测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化学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与正常糖浓度(5.5mmol/L)培养基组比较.[结果]正常糖浓度时,除MTT外,黄芩苷各浓度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使用高糖培养基时黄芩苷作用组凋亡率下降,G2M期细胞比例、MTT值明显高于单纯高耱组(P<0.05),并同时降低sICAM-1、TNF-a,使NO含量增加、SOD活力增高.[结论]黄芩苷对高糖导致的CRL1730细胞凋亡率的增加、细胞周期改变、增殖能力下降具有保护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3.
中药胃康宁对实验性胃癌PCNA、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胃康宁对大鼠实验性胃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白鼠 5 0只 ,用N 甲基 N' 亚硝基 N 硝基胍 (MNNG)限期饲饮法诱导大鼠腺胃发生腺癌 ,大鼠分为三组 :阳性对照组、胃康宁 1组 (WKN 1,防癌模型 )、胃康宁 2组 (WKN 2 ,治癌模型 ) ,用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胃粘膜细胞恶性表型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结果】胃康宁能阻止大鼠胃粘膜细胞核异形性、胞核浓染、核浆比增大等恶性表型 ,能降低PC NA和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 ,WKN 1组P <0 0 0 1,WKN 2组P <0 0 0 1)。【结论】胃康宁对大鼠实验性胃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此作用与降低PCNA、p5 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评价腹针、传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以传统针刺代替腹针,其他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及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配合艾箱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突出能迅速通行经络气血,促进炎症物质吸收;使粘连组织松解,起到促进椎间盘还纳,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5.
黄鹤  刘继红  李玉洁  张昌卿  曾敬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47-850,F0003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生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 ine triad,FHIT)基因表达异常的作用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宫颈癌、42例CINⅢ和3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的FHIT的表达。用PCR法检测宫颈癌石蜡组织中的HPV DNA,并用直接测序法或反向核酸杂交法对HPV分型。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下调率为8.6%,CINⅢ组为28.57%,宫颈癌组为4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FHIT蛋白表达下调率虽比宫颈癌组为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6)。67例宫颈癌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的FHIT表达下降或缺失占55.32%,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20%)(P<0.05)。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FHIT蛋白表达均无明显相关(P>0.05)。FHIT表达下调或缺失31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1%,FHIT正常表达36例的5年生存率为79.3%(P>0.05)。结论:FHIT在宫颈癌及CINⅢ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与HPV感染协同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而FHIT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囊性肾细胞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囊性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有确切的瘤体,由厚的假纤维包膜围绕,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镜下见囊腔被覆无明显异型的透明细胞,纤维性囊壁间隔中可见透明细胞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K、EMA强阳性,CD68、M ac387阴性,K i-67、p53弱阳性。结论囊性肾细胞癌少见,预后好,术前易与多囊肾、囊性变肾细胞癌和囊性肾瘤等混淆。本瘤的特征是囊性区显著,囊腔内衬单层或数层异型小的透明细胞,囊壁之间可见透明细胞巢。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病理学切缘和以 p53、eIF4E 为指标的分子切缘在预测喉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了253例喉癌患者进行病理学切缘研究,在以上病理学阴性切缘中选择6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53、eIF4E 蛋白的表达以进行分子切缘研究。结果 1.病理学切缘、p53切缘、eIF4E 切缘的阳性率分别是20.2%,19.4%和32.8%;2.阳性切缘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切缘阴性者,包括病理学切缘(70.6% vs 35.1%,P=0.0000)、p53切缘(69.2% vs 33.3%,P=0.018)、eIF4E 切缘(63.6% vs 28.9%,P=0.018);而切缘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切缘阴性者,包括病理学切缘(37.52% vs 64.37%,P=0.0023)、p53切缘(24.62% vs75.69%,P=0.0012)、eIF4E 切缘(43.31% vs 77.52%,P=0.0006)。结论病理学切缘和以 p53、eIF4E 为指标的分子切缘阳性者的预后比切缘阴性者差,而 p53和 eIF4E 可以从病理学切缘阴性者中发现预后更差的患者,并且 eIF4E 可能是优 p53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观察玄武膝痛颗粒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2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玄武膝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临床疗效、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IL-1和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77.89%(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WOMAC评分及IL-1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武膝痛颗粒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K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下调外周血清中IL-1和TNF-α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Y染色体追踪移植细胞在骨折愈合不同时相的存活、转归,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p1)的动态表达。方法 将SD雄性乳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到96只SD雌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实验组48只;对照组48只),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相标本的Y染色体;以及VEGF、TGF—β1和VEGFmRNA、TGF—β1RNA的动态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成骨细胞移植后可在受体骨折部位局部生存、生长繁殖,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移植84d后仍存活。实验组大鼠:VEGF、VEGF—mRNA在7d见阳性细胞,14d有分泌高峰。TGF-β1mRNA在3d见阳性细胞,7~10d有分泌高峰。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分泌高峰。结论 移植的成骨细胞参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至少存活84d。VEGF、TGF—β1的动态表达对促进骨折愈合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