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泄浊降脂片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泄浊降脂片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泄浊降脂片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 h C肽和胰岛素水平、TNF-α、IL-6、IL-8、IL-10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2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2 hINS水平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水平均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治疗组IL-6、IL-8水平均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疾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泄浊降脂片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临床证候和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现状,探讨持续性支持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调查其产后母乳喂养率,并将母乳喂养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及出院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性支持干预.观察2组产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以及产后焦虑、抑郁情况的差异.结果 120例剖宫产产妇中95例产妇采用了母乳喂养的方式哺乳,母乳喂养率为79倐.16%;观察组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产妇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2组产妇上述指标均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2组产妇干预前的焦虑抑郁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2组产妇SAS和SD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处于中等水平,且通过持续性支持干预可明显提高产妇喂养的自我效能,缓解其产后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3.
【摘要】 肿瘤标志物CA125通常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随访及预后评估。随着人们对CA125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有研究发现CA125在心衰中的潜在作用,发现其与心衰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相关,并发现其可用于心衰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本文对CA125在心衰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曾娟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6):145-145,147
目的:探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血糖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性96.5%高于对照组77.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低于对照组14.0%,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46.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以学科为中心,采用传授系统知识为模式的教学方式,但现代的医学教育偏向于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将基础与临床融合的整合性教学。为了顺应教学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早期单一的板书已转变为了板书加电脑的教学方式,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育类手机应用软件在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其中,发展最迅速的是微信小程序和教学APP。两者均利用其信息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的研究仅关注于两种平台在教学中各自发挥的作用,关于两者之间有何区别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找出两种平台的异同,为教师们如何在两种平台之间进行适合于自身教学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及常规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采用浅层吸痰法,即吸痰管的前端不超过人工气道的长度,并在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 min记录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吸痰(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T细胞比值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和预防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组.应用福氏痢疾杆菌灌胃造成肠道急性感染后,正常组和实验对照组每日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连续10 d;抗生素治疗组用庆大霉素8.32 mg·kg-1·d-1灌胃,连续3 d,后7 d 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用多维乳酸菌(美常安)52 mg·kg-1·d-1灌胃,连续7 d,后3 d 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联合治疗组前3 d每日应用庆大霉素,后7 d每日用多维乳酸菌灌胃.在感染成功后16~22 d,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并测定肠道感觉阈值和平滑肌张力积分,远端结肠行病理学检查.数据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大鼠组织学均无明显变化;实验对照组大鼠肠道感觉阈值明显降低,平滑肌张力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Treg/CD4+T细胞比值[(4.40±0.43)%,(2.47±1.36)%]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5.15±0.47)%,(4.01±1.12)%,P<0.05];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使比值上升至正常水平[(4.95±0.41)%,(3.22±1.86)%],肠道感觉阈值和平滑肌张力积分恢复正常.结论Treg/CD4+T细胞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急性肠道感染后,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使比值恢复正常,预防肠功能紊乱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治疗慢性便秘、消化不良和反流症状重叠群的疗效。方法慢性便秘与消化不良和(或)反流症状重叠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三组,替加色罗(TEG)组服用替加色罗6mg,每天2次,餐前30min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组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每天1次,早餐前30rain服用;联合治疗组服用替加色罗及埃索美拉唑。疗程均为4周。疗效评价指标为:主要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及胃肠道症状总积分、胃肠动力和胃感觉改变。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胃肠道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TEG组(7.23±3.13)和联合治疗组(5.13±2.26)的总积分下降较PPI组(13.58±2.26明显,P〈0.01)。4周治疗结束时,TEG组上腹痛/不适和烧心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9.3%、40.0%,PPI组分别为32.1%、57.1%,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4.1%、84.6%,其中TEG组上腹痛/不适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PPI组(59.3%比32.1%,P=0.043),而烧心症状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40.0%比84.6%,P=0.016)。结论替加色罗治疗慢性便秘与消化不良和(或)反流症状重叠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实施要点。方法:选取7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与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