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布洛芬巴布剂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布洛芬巴布剂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和透皮吸收行为. 方法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布洛芬巴布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布洛芬的含量.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方法 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Franz扩散池研究巴布剂的透皮吸收行为. 结果 布洛芬巴布剂含量稳定,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速率为1.522 mg.(cm2)-1.h-1/2,渗透速率为1.071 mg.(cm2)-1.h-1,渗透速率小于释放速率. 结论 布洛芬巴布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为临床提供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2.
湖北贝母镇咳、祛痰、平喘药效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慧  阮汉利  曾凡波  皮慧芳  赵薇  吴继洲 《中草药》2003,34(11):1016-1017
目的 以镇咳、祛痰、平喘为药效学指标,跟踪湖北贝母活性部位。方法 以不同溶剂提取湖北贝母浸膏,经药理筛选得到最佳提取溶剂的组分。再分别以酸碱法和溶剂法对最佳提取溶剂的组分浸膏进行分离,得到活性部位。结果 50%乙醇是最好的提取溶剂;综合分析不同部位的镇咳、祛痰、平喘活性实验结果,样品C即酸碱法的氯仿部位(主要含生物碱)效果较好。结论 酸碱法的氯仿部位(即总生物碱)是其镇咳、祛痰、平喘综合活性较好的部位,实验结果与文献关于贝母呼吸系统活性在生物碱部位的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33.
<正> 方剂:明矾、大枫子各30克、皂角、地骨皮、防风、荆芥、红花各18克。用法:将上药放入盆内,加食用醋3斤,浸泡五天后使用。每日一次,每次浸泡患处半小时到一小时,一剂药液可用两周。患处有糜烂、渗出或合并感染时禁用,因可引起严重副作用。疗效,共治21例,均用1~2付药治愈.除4例复发外余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4.
PFUE-Ⅱ-4是一种主链含5-氟尿嘧啶聚酯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武汉大学化学系首先合成。同济医科大学药学系筛选抗肿瘤新药实验发现其对小鼠肝癌、肉瘤180的疗效与5-氟尿嘧啶(5-Fu)和喃呋啶(FT-207)相近,前者毒性比后两者低。是一种抗肿瘤高分子化合物。本文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方面检测比较PFUF-Ⅱ-4和5-Fu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不同促渗剂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透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渗剂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浓度,采用Franz扩散池,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计算含不同促渗剂的5%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是。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是的影响大小为:丙二醇〉薄荷脑〉尿素。但只有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P〈0.05),尿素和薄荷脑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5%的丙二醇对其影响最大。结论:提示5%的丙二醇可作为促渗剂在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中使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栓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分别用强光照射法、高湿试验、加速试验法对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栓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本品对强光不太稳定,在日光及高湿的环境中非常稳定,在3个月的加速试验期内稳定.结论:本品在遮光、阴凉条件下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龙藤筋骨片混悬液灌胃后小鼠的急性毒性,以评价龙藤筋骨片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龙藤筋骨片以混悬液剂型,以最大给药体积、最大给药浓度,对实验小鼠灌胃给药。以可测取数据对给药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给药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进行给药后体质量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小鼠的给药剂量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266.7倍,未见实验小鼠有毒性反应,可见本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8.
异丁司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的方法,研究3了犬口服异丁司特的药代动力学,回经参数〉95%,检测灵敏度为1ng/ml,变异系数〈5%,口服异丁司特后吸收迅速,24小时内基本消除,应用AIC法对异丁司特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口服后在大体现人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39.
氟尿嘧啶直肠给药与注射给药后体内组织分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氟尿嘧啶(5-Fu)通过直肠用药和全身用药后在局部和全身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6例直肠癌需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术前1 h经直肠给予5-Fu栓400 mg,另一组术前1 h给予5-Fu400 mg静脉滴注,术中(距离给5 Fu约2 h)留取患者直肠癌组织和癌变部位上下正常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直肠癌组织、直肠癌上下肠壁肌肉及其引流区淋巴结和外周血液中5-Fu浓度。结果患者给予5-Fu栓后2 h癌组织中5-Fu浓度为21.68 μg·g-1,上、下直肠壁肌肉中5-Fu浓度分别为13.57和15.41 μg·g-1,引流区淋巴结5-Fu浓度为2.14 μg·g-1,外周血液5-Fu浓度为0.068 μg·g-1;静脉滴注5-Fu后2 h直肠癌组织中5-Fu浓度为4.57 μg·g-1,上、下直肠壁肌肉中5-Fu浓度分别为0.074和0.064 μg·g-1,引流区淋巴结5-Fu浓度为1.69 μg·g -1,外周血中5-Fu浓度为0.025 μg·g-1。结论 直肠癌患者经直肠给予5-Fu栓剂后,局部癌组织及癌变周围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静脉滴注给予5-Fu明显提高,可更加有效地预防癌细胞在手术中的种植与转移,同时可有效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0.
应用交变磁场引发分子振荡产生退磁效应的方法,研究了磁性微球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结果表明,在300LX调磁条件下,能明显加速大鼠体内磁性微粒的代谢速度,可防止磁性微粒在体内蓄积过长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