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6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66篇 |
口腔科学 | 74篇 |
临床医学 | 192篇 |
内科学 | 7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108篇 |
综合类 | 419篇 |
预防医学 | 166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16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77篇 |
肿瘤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整理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方药,分析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不孕症患者14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分析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最多依次为茯苓、仙灵脾、生地;法则以治肝肾、补脾胃、调气血为主,方药多为补虚药,代表药物有仙灵脾、生地、菟丝子、当归等。药物归经多归肝经,其次为肾经、脾经、胃经。[结论]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以益肾疏肝为主,兼以顾护脾胃,养血调经,以通为合,用药推崇益肾填精、疏肝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组织配型在异体肢体移植中的基础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患者和供者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及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结果:ABO血型(B-B)Rh血型相符,PRA和淋巴毒性交叉实验均为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HLA-B,D,DR,DQ位点有4个抗原相合,手术后联合免疫抑制剂,移植双手成功,结论:理想的组织配型可避免异体手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提高异体手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甙子 (GM1)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中对c fos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1)对照组 ;(2 )脊髓损伤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ml;(3)GM1组 :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GM12 0mg/kg;(4)bFGF组 :脊髓损伤后 30min、1、2h侧管注射bFGF2 0mg/kg到蛛网膜下腔 ;(5 )GM1加bFGF组 :联合给药 ,方法同GM1和bFGF组。采用Nystrom方法 ,作T8、9椎板切除 ,暴露脊髓 4cm× 4cm ,35克重锤压… 相似文献
14.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 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注射.术后3、7和14 d,应用Westem Blot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7、14 d,BMSCs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与DMEM组相比,术后3 d两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和14 d,BMSCs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EM组(P<0.01).此外,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 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胶圈套扎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水肿、尿潴留和创面愈合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64.0%(3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水肿、尿潴留、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混合痔较单纯胶圈套扎术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mtDNA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 AMP synthase,cGAS)和干扰素基因刺激物(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mtDNA共培养,ELISA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外周血mtD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2.34±0.81) vs (1.18±0.25),P<0.001],且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0.693,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GAS和STING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上升(P均<0.001)。与mtDNA共培养后,单个核细胞IL-23、IL-17、IFN-γ分泌显著增加(P均<0.001),且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7,0.585,0.492,P均<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mtDNA异常升高,可能通过活化免疫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参与银屑病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SIRT1在甲硝唑羧甲基壳聚糖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丢失及TLR4/NF-κB信号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NC组、Model组、M/CMCS组、MNZ组、M/CMCS+EX527组,每组10只。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临床指标(BI、PD);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micro-CT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总体积(BV/TV),釉-牙骨质界(CEJ)至牙槽骨嵴(ABC)间的距离;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TLR4、NF-κB p65、SIRT1蛋白表达。结果:和NC组相比,Model组大鼠PD(2.28±0.21)、BI(3.76±0.30)、血清中TNF-α(234.05±11.62)、IL-1β(203.62±15.31)、IL-6(181.35±11.27)水平、CEJ-ABC(615.34±51.45)及牙周组织中TLR4(0.53±0.06)和NF-κB p65(0.75±0.08)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MD(0.32±0.03)、BV/TV值(31.02±1.57)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6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A组:行根治术;B组:行根治术+系统化疗;C组:行单纯姑息术;D组:行姑息术+术后系统化疗.对各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D组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7.0、12.7、5.0、9.6个月,除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残余灶直径及术后系统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Krukenberg瘤发病年龄较轻,术前误诊率高,预后差,联合根治手术和化疗可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手部脱套伤常规采用腹壁皮下包埋后植皮修复 ,术后常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外形不佳和功能障碍。 1988年~ 2 0 0 1年我们对此手术进行了改进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8~ 4 0岁。均为机器挤压后手部快速拉出致伤。全手脱套 2例 ;2~ 5指自掌横纹、掌指关节以远撕脱 4例 ;2~ 5指掌侧自掌横纹以远 ,背侧自腕横纹以远撕脱 3例 ;拇指、手背及 2~ 4指撕脱 3例。均采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加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8cm× 12 cm,皮片为 5 cm× 10 cm。 12例中 1例二期行分指术 ,2例行虎口开大术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