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通过研究成年男性施暴者人格与儿童期受虐的关系,为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及人格形成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独访谈及问卷评估方式,结合相关机构备案家庭暴力资料,对四川省绵阳市某社区38例严重躯体施暴者(病例组)与38例非施暴者(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结果 (1)病例组各型虐待分值及总分均高于非施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放荡不羁因子分、躲避伤害分及冲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2.070,3.545,P<0.05);(3)病例组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冲动因子及猎奇总分、放荡不羁分呈正相关(r=0.394,0.378,0.435);儿童期虐待总分与放荡不羁因子及冲动总分、悲观分呈正相关(r=0.366,0.197,0.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1)男性儿童期受虐,尤其是遭受躯体虐待,成年容易出现喜冒险、不畏惧、冲动、自卑的人格特征;(2)猎奇冲动性人格可能是儿童期受虐与成年后严重躯体施暴的中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验证并探讨国内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代际传递的特点,为家庭暴力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线索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地派出所、妇联等机构提供的存在家庭暴力的备案登记资料,筛选入组暴力家系施暴者(AP)136例,无暴力家系施暴者(ANP)93例,暴力家系非施暴者(NAP)105例,无暴力家系非施暴者(NANP)198例,比较不同家系来源家庭暴力施暴行为代际传递的形式特点。结果:AP组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性虐待分及儿童期虐待总分、目睹家庭暴力分均高于其他三组。NAP组在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分和目睹家暴分均显著高于ANP和NANP组。严重躯体施暴行为与儿童期遭受各型虐待分及总分、目睹家暴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国内社区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存在代际传递现象,但儿童期目睹家庭暴力成年后更容易成为严重躯体施暴者,而儿童期经历家庭暴力不一定成为严重躯体施暴者。  相似文献   
33.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及动物保护的热切关注,自动物实验的减少(reduce)、优化(refine)和替代(replace)这一3R原则提出以来,生命科学研究尽量避免使用传统的试验对象-动物,以器官培养、细胞培养、人工器官的构建等等取而代之。在皮肤科领域,各种接触皮肤的外用药物及各类化妆品除了对皮肤起到治疗和美化作用以外,人们十分关注它们是否会给皮肤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34.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与初步结果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研究有效、切实可行的家庭暴力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获取有关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遵照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则,编制符合国情的流调工具,培训流调人员,强化晤谈技术.实施时争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广泛发动群众,结合群众需求,多方线索调查与入户调查相互印证,最后复查补遗,监控质量.结果:调查工具配对一致率为97%,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100%;家庭暴力发生率为16.2%,其中,近一年内的发生率为11.6%.结论:这是一套科学的、比较适合我国社情的调查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方法.家庭暴力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发生率不低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35.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及其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及其可塑性.方法使用EPQ、A型行为问卷及SCL-90对117名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及症状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N、P分别为14.4±4.5,7.8±3.6,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L分为11.3±3.7,显著低于常模(P<0.01),A型行为问卷评分为28.8±7.5分;治疗后SCL-90总分显著降低(P<0.01),N分及A型行为问卷的TH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的个性特征和A型行为模式.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亦可改善其情绪的稳定性和A型行为中的时间紧迫感,但对其他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对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表达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ICH 组)和DA 组( 脑出血模型给予DA 组)。分别比较3 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元形态、脑水肿、细胞凋 亡和脑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GFAP 和BDNF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 ICH 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与ICH 组相比,DA 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ICH 组尼氏小体数量显著减少;与ICH 组相比,DA 组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加;ICH 组脑组织含水量和细胞凋亡数量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ICH 组相比,DA 组脑组织含水量和细胞凋亡数量均显著降低。ICH 组脑组织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水肿,其中一部分神经细胞出现了明显肿胀,间质之间明显增宽,神经元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严重的 神经元出现坏死,且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DA 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假手术组相比,ICH 组脑组织中GFAP 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加,BDNF 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与ICH 组大鼠相比,DA 组脑组织中 GFAP 阳性表达明显减少,BDNF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结论:DA 能抑制脑组织中GFAP 表达,促进BDNF 的 表达,改善脑出血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对出血性脑卒中受损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化学物质的刺激性检测。目的: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并用致敏物初步验证。方法:利用人源性角质形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进行共培养,干预24h后,ELISA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二硝基氟苯处理组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组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单核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角质形成细胞气液界面培养14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构建的组织工程表皮含有8~10层细胞结构,泛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二硝基氟苯处理组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单核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实验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共培养的致敏物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脊液、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方法将4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临床症状结合强迫量表评分分为不同临床类型,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吲哚乙酸、高香草酸等物质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强迫思维型和强迫行为型(简称单纯型)强迫症患者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高于混合型,而强迫量表评分低于混合型(P〈0.05);混合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强迫思维型和强迫行为型患者(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强迫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混合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抢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AAD 24例(夹层组)与急性心肌梗死45例(心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不同类型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D-二聚体诊断AAD的临界值,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急诊入院时夹层组、心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0366.91±945.93)μg/L、(3859.43±590.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anford A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e BakeyⅠ型、Ⅱ型、Ⅲ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ROC分析显示,当D-二聚体临界值设定为500μg/L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0.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率为93.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A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协助急诊医生进行AAD快速筛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 ,国外不少资料报导 ,在青少年学生中 ,相当一部分人因顾虑肥胖而有不当的饮食行为 ,且以女生更为多见[1,2 ] 。有人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可孕育女性的这种不当的饮食行为乃致进食障碍[3 ] 。本文就此问题对农村女中学生的饮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对象 取湖南省某四个农村中学高中女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 84份 ,回收 2 84份 ,不符合要求者 18份后 ,有效问卷 2 66份 (93 7% )。方法  1 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及所希望的体重。 2 自编饮食态度测查表 :包括有无节食行为、避免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吃减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