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秦梦霞;李思甜;李文爱;曹熙;蔡雨彤;王宇潇;刘洁;武大宏;贺鹭 《中国健康教育》2024,(3):230-237
目的 了解山西省女性乳腺癌防治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女性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山西省3460名女性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乳腺癌防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及早期筛查知识知晓率为80.3%,其影响因素为年龄(OR=0.904)、文化程度(OR=1.273)、职业(OR=1.147)、早餐(OR=1.400)和体育锻炼(OR=1.254)。乳腺癌预防态度积极率为93.6%,其影响因素为婚姻(OR=0.670)、自评健康(OR=1.598)、家人健康(OR=1.516)和吸烟(OR=0.329)。乳房自检率为44.1%,其影响因素为户籍(OR=1.237)、婚姻(OR=1.788)、早餐(OR=1.213)、烹饪(OR=1.107)、饮水(OR=1.299)、体育锻炼(OR=1.335)和人流情况(OR=1.192)。乳腺临床检查率为44.9%,其影响因素为年龄(OR=1.489)、户籍(OR=1.223)、文化程度(OR=1.189)、婚姻(OR=2.999)、家庭人均年收入(OR=1.091)、女性疾病患病情况(OR=1.256)。结论 山西省女性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良好,预防态度较积极,但乳房自检和乳腺临床检查行为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普及乳腺癌防治知信行健康教育,提高山西省女性的乳腺癌防治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片区二级医院初、中级职称护士的临床工作任务,以期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护理工作调查问卷对西南片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二级医院的634名初、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634名护士中,年龄≤30岁者占64.2%,大专学历者占55.5%,本科学历者占30.1%,尚无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才;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性呈正相关(r=0.490,P=0.000),执行频率和重要性得分中最高的前3个维度分别是:基础治疗操作,用药护理以及与他人合作;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前西南片区二级医院初、中级职称的护士工作仍以执行医嘱、完成最基础的治疗性工作为主,因此,需进一步加强护士按职上岗及分层使用的管理工作,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及护理人力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2008~2009年收集的597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其中老年组128例,〈60岁的作为对照组469例,比较两组患者合并症与检查成功率及胃镜检查后并发症。【结果】①老年组和对照组伴随疾病发生率为64.9(83/128)%和17.1%(80/4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老年组成功率97.7%(125/128),对照组成功率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③老年组检查并发症共4例(3.13%),对照组检查并发症共12例(2.5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致命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芬太尼和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卒中单元组(242例)和普通病房组(178例)。卒中单元组按标准要求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半年内各阶段的临床疗效、病残程度、并发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卒中单元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程6个月对两组存活病例根据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残障量表评定,卒中单元组病残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1);卒中单元组的病死率为2.89%(7/242例),普通病房组病死率为8.43%(15/178例)(P〈0.05);卒中单元组还明显降低了感染、褥疮和肩部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住院时问及费用无显著性差别,3(P〉0.05)。 结论 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其病残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5.
霉菌性食管炎71例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霉菌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1年12月71例经胃镜诊断和病理刷检确诊的霉菌性食管炎。结果:胃镜检查;轻度28例,中度37例,重度6例;71例涂片染色检查均发现菌丝或孢子其中20例培养阳性;继发霉菌感染前有慢性结肠炎,慢性皮肤病,肺结核,尿毒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共23例。2型糖尿病23例,应用抗生素者25例;治疗:除去诱发因素,使用抗真菌芗 ,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39例。内镜下黏膜炎症消失,恢复正常。结论:霉菌性食管炎较常见。尤其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评价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PharmVan、Smart Dose和“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G系统)在预测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中的临床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7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使用PharmVan、Smart Dose和G系统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比较血药谷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评价3种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对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效能。结果:PharmVan对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187),但预测误差绝对值(APE)>30%。Smart Dose和G系统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01),且APE>30%,说明Smart Dose与G系统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肌酐清除率与PharmVan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准确性呈显著相关(P=0.027),随着肌酐清除率增加,PharmVan的绝对预测误差呈增加趋势(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130 ml·min-1时,PharmVan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能力差[优势比(OR)=3.997,95%置信区间(CI):1.032,15.478,P=0.045]。ROC曲线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构建的ROC曲线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10,0.741,P=0.036,当肌酐清除率大于106.07 ml·min-1时,PharmVan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52.5%。结论:PharmVan对肌酐清除率大于106.07 ml·min-1的烧伤患者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Smart Dose和G系统不适用于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提示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烧伤患者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10例,女21例,年龄72-93岁,平均78.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大粗隆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行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 min,最长72 min,平均68 min;术中输血150-600 mL,平均300 mL;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87.5%。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正确的假体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48.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群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并与精神因素有关。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应用多虑平、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8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有慢性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早饱、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超过 2年 ,每年发病持续 1月以上 ;内镜下表现为慢性炎症或大致正常 ,排除了黏膜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肝功能、X线、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肠等器质性病变。FD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 。1·2 …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为研究样本,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吸入装置操作评分、自我管理问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吸入装置操作中打开装置上药得分、调整呼吸得分、吸入药品得分、关闭装置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问卷中疾病认知得分、药物使用事项得分、不良反应了解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慢阻肺患者疾病教育和吸入剂使用技术指导中作用显著,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及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究社交活跃度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通过构建4个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老年人一般资料、健康状况、每日睡眠时长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6 328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社交活跃度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6 328名老年人中,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56%。控制混杂因素后,社交活跃度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52,95%CI:0.926~0.978);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随着社交活跃度的增加,抑郁症状出现的风险持续降低(P<0.05)。结论 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受社交活跃度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的社交活跃度有利于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