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4篇
  免费   778篇
  国内免费   790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796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2256篇
内科学   974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448篇
特种医学   686篇
外科学   842篇
综合类   3884篇
预防医学   1929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379篇
  23篇
中国医学   1497篇
肿瘤学   715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752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621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81.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凤林  郑少雄 《医学综述》2006,12(9):546-54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血管狭窄闭塞、神经病变和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的20余篇文献,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对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①糖尿病足的基础治疗;②血管狭窄闭塞和血栓的治疗,其中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进展;③神经病变的治疗;④糖尿病足溃疡的处理;⑤抗菌素的使用原则;⑥祖国传统医学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方法难以治愈,并且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2.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我院169例老年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时间减少等的发生情况,对资料进行2χ检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20例,发生率为11.8%。≥70岁的高龄患者、术中与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者、术后疼痛与睡眠时间减少与谵妄发生有关(P<0.01)。高龄患者、术中与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者、术后疼痛是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给予高龄患者特别注意,围术期预防低氧血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及睡眠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83.
吗啡硬膜外腔超前镇痛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阳 《中原医刊》2006,33(12):7-8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施行超前镇痛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手术病人于硬膜外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于切皮前10 m in经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5 m l 吗啡3 mg 氟哌啶2 mg,以施行吗啡超前镇痛;Ⅱ组(n=30)仅注入局麻药5 m l。观察术中镇痛效果、腹壁肌松弛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的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Ⅱ组(P<0.05),两组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皮前10 m in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施行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去外膜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HR去除右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SHR组、Ang-(1-7)组和Ang779[Ang-(1-7)拮抗剂]组;8只WKY鼠作为对照组(WKY组)。去除大鼠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颈静脉给药2周,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和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取双侧颈动脉制成光镜标本,病理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增生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1(AT1)受体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血管组织细胞凋亡。结果:Ang-(1-7)组SBP较Ang779组和SHR组显著下降(P〈0.01)。Ang-(1-7)组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内膜增生较SHR组和Ang779组明显改善(P〈0.01)。Ang-(1-7)组去外膜侧颈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SHR组和Ang779组(P〈0.01)。去外膜侧颈动脉AngⅡ浓度显著高于未去外膜侧(P〈0.01)。SHR组和Ang779组去外膜侧颈动脉觚受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未去外膜侧(P〈0.01),Ang-(1-7)组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颈动脉觚受体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HR组和Ang779组(P〈0.01)。Ang-(1-7)组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凋亡指数较SHR组和Ang779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Ang-(1-7)能降低SHR的收缩压和血管阻力,增加去外膜侧颈动脉血流量,抑制去外膜后颈动脉内膜增生。这一作用可能与Ang-(1-7)下调颈动脉AT1受体,促进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85.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常人体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临床制订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3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参加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200mg、300mg组以及每次200mg,qd,持续7d的连续给药组。观察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单次给药后即刻、1h、8h、24h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连续给药组给药后第4d、第8d受试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正常人体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推荐每日剂量为100mg~200mg。  相似文献   
986.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率。方法选择需要全麻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12天内接受一整套包括7项内容的神经心理测试,测试功能缺失是指术后与术前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有患者术前该项测试的标准差,如果患者有2项或2项以上测试功能缺失则认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记录每项测试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42例患者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8%。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87.
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I)用于绝经期综合征是近50年来预防医学的重要进展,关于其利弊作用的讨论持续不断。近年来随着HRT的广泛应用,国际上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从循证医学方面对HRT的利弊作用展开了激烈讨论,并提出了明显的结论性意见,HRT对绝经期相关症状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在我国40~59岁的妇女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1%,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10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VTT,总结PVTT与肝癌患者年龄、肝硬化基础、肝硬化严重程度、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肿瘤指标(AFP和CEA)的相关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依据门静脉直径大于13mm,或胃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果:106例肝癌中合并PVTT28例,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42.9%。有肝硬化基础或HBsAg阳性病例的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或HBsAg阴性病例,肝硬化为ChildB级和ChildC级的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ChildA级病例。而ALT、AFP和CEA与PVTT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肝癌伴有PVTT的门静脉高压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PVTT者。结论:年轻人、伴有肝硬化基础、和HBsAg阳性的肝癌,PVTT发生率高,肝硬化越重的PHC,越容易形成PVTT。PVTT形成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89.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在胃肠粘膜免疫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而且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胃肠道除简单的屏障作用外,而且还有一套完善的粘膜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护作用。当抗原进入胃肠道后,激活了体内的胃肠相关淋巴组织(Gastrointestin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从而产生抗体在胃肠道粘膜免疫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letory immunoglobutinA,slgA)。胃肠道粘膜的免疫屏障功膳被各种因素削弱时,外来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入侵,可造成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因此,对胃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研究,尤其是slgA的功能和调节的研究,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治疗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0.
目的:讨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收集分析大同市二医院内科2001~2003年咳嗽变异型哮喘39例患者资料。结果:39例患者根据临床特点及气道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全部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根据临床特点以及气道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基本可以诊断,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局部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同时应注意与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