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2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798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802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2288篇
内科学   995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434篇
特种医学   691篇
外科学   864篇
综合类   3975篇
预防医学   1951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430篇
  25篇
中国医学   1544篇
肿瘤学   72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44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 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一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最大直径0.3~10.0 cm(平均3.6 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 cm.平均0.2 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级16例,Fuhrman 2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3例有LOH,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2例有MSI,分别为D9S168和D14S617各1例.结论 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相似文献   
122.
IL-2/LAK 疗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疗法,国外已将该疗法用于临床试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综合了近两年国外试治的经验,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LAK 细胞制备、对10多种癌症的疗效、IL-2和LAK 最适用量及最新给药方案,认为降低IL-2副作用和提高LAK 疗效是改进LAK 疗法的原则,联合应用较实用的LAK 活性增强剂(如αIFN)是LAK 疗法的前途所在,本文对LAK 疗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3.
核酶在病毒性感染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酶与底物RNA结合后行使其切割功能,可用于降特定的mRNA,控制多种病毒感染以及用于癌症的治疗。RNA在病毒和其他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HIV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利用核酶特异性降解靶RNA的特性,人们成功地设计对针对HIV-1不同结构RNA的核酶并成功地介导了核酶基因转入CD4^+细胞或细胞株的基因治疗。除AIDS外,核酶还成功地用于抗HBV,HPV等病毒性感染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①以Lewis 3LL肺癌细胞特异性抗原肽mut1冲击致敏IL 18基因修饰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IL 18 mut1) ,每次用其 1× 10 5 只皮下免疫小鼠 2次 ,然后测定脾细胞的NK活性及CTL杀伤活性 ;②以DC IL 18 mut1每次 2× 10 5 只皮下免疫 1次 ,然后再以 5× 10 53LL细胞攻击 ,在诱导及效应阶段分别以单抗阻断不同免疫成份 ,观察肿瘤的生长。结果 :以DC IL 18 mut1皮下免疫后可诱导出比DC mut1等免疫组更高水平的 3LL肺癌细胞特异性CTL ,并使NK活性明显增加 ;单抗体内阻断实验提示在DC IL 18 mut1免疫诱导阶段 ,CD4 + T细胞和抗原共刺激分子、IFN γ均起到重要作用 ,而效应阶段CD8+ T、IFN γ、NK起作用 ,而CD4 + T则是非必需的。结论 :DC IL 18 mut1皮下免疫后可诱导高水平的抗肿瘤免疫活性 ,其机理与抗原有效提呈、特异性CTL诱导、NK活性增加以及CD4 + 、CD8+ T、NK细胞、IFN γ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5.
126.
Fas/FasL系统、杀伤性DC与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应答不仅受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而且受到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的调节。有研究认为,Fas/FasL系统可能在调节DC的凋亡中起作用。然而现在大多数研究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刺激DC表面的Fas即触发DC表面的Fas信号可以使DC发生表型成熟和功能活化,因而在FasL转染的DC(杀伤性DC)对它本身的影响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面也存在争议。本文就Fas/FasL系统的免疫学特点、Fas/FasL系统与DC的关系和杀伤性DC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7.
距下关节在成人足三维运动中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新鲜足标本距下关节在正常情况下足三维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新鲜足标本12例,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距下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确定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规律和在足整体运动中的作用。结果:距下关节在足整体运动中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内收-外展轴运动范围分别为4.13°±0.86°、8.43°±0.52°、12.77°±1.29°。在足单纯跖屈背屈、内翻外翻、内收外展过程中,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作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相关系数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足跖屈、背屈,内、外翻,内收、外展运动度的增加,距下关节三维运动范围呈线性增加,在各轴上的增加幅度有所不同,三轴方向上的运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8.
凝血酶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凝血酶 (Thrombin ,TM )对脑微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 ,培养液中加入 10U的TM或10U的TM + 0 .4mU的组织蛋白酶G(CaspethsinG ,CATG ) ,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表达的改变。 结果 :TM使内皮细胞发生收缩 ,细胞收缩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 ,使内皮细胞MMP 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TM +CATG加入培养液后 ,细胞形态、MMP 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TM通过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 1(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 1,PAR 1) ,使内皮细胞发生收缩 ,促进MMP 2表达 ,是TM增加血脑屏障 (BloodBrainBarrier,BBB)通透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9.
12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年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城市儿童的焦虑特点.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对全国12个城市1559名少年儿童进行筛查(男774,女785;年龄8-16岁,平均12±2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较男性报告有较高的广泛性焦虑(女3.8±3.1,男3.5±3.3)、分离性焦虑(3.6±2.8/3.1±2.7)、社交恐怖(4.0±3.0/3.6±2.9)和焦虑总分(15.6±10.0/14.4±10.5)(K-Wx2=5.4-16.5,P<0.05或0.001);各年龄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焦虑总分有显著差异(K-Wx2=17.1-45.3,P<0.05或0.001),各焦虑因子和总分随年龄呈规律性变化,其中焦虑总分从8~12岁逐渐下降,12-16岁又呈上升趋势(从17.1±8.6到13.5±8.8到17.8±11.4),分离性焦虑随年龄的增大得分越来越小(从4.9±2.7到2.9±2.5),广泛性焦虑(从3.2±2.4到5.3±3.6)和社交恐怖(从3.6±2.5到4.3±3.4)随年龄增长评分有增加趋势.学校恐怖评分8-11岁低而平稳,而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从0.9±0.9到1.4±1.5).SCARED在本调查中的结构效度不理想(NFI=0.78,NNFI=0.81,CFI=0.83),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构的三因素模型有很好的拟和指标(x2/df=3.7,NFI=0.90,NNFI=0.91,CFI=0.92,GFI=0.96,RMSEA=0.042).结论:我国城市儿童焦虑有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广泛性焦虑/惊恐、社交恐怖和分离性焦虑是焦虑的主要因素,学校恐怖与躯体化症状未形成独立的焦虑因子.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针对医疗纠纷赔款案件的危害性进行风险分类分析,为提升科室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2016年-2019年125例医疗纠纷赔款案件,借鉴波士顿矩阵模型,将医疗纠纷发生科室及原因围绕损害性(均次损害量化值)、损失性[每床位(均次)赔款金额]、发生频次3个指标进行风险分类。结果医疗纠纷赔款案件高发科室主要是骨科(33.6%)和普外科(23.2%),发生原因主要是责任心不强(22.4%)、手术不当(20.8%)、漏诊误诊(16.8%)。“高床位赔款,高损害风险”科室有心外科及普外科,“高床位赔款,低损害风险”科室有泌尿外科、骨科及神经外科;“高赔款,高损害风险”医疗纠纷原因有漏诊误诊、用药不合理、医疗并发症、手术不当,“低赔款,高损害风险”医疗纠纷原因有院内感染、责任心不强。结论波士顿矩阵模型能够为医疗纠纷防范提供风险评估工具,从而助力科室安全管理。管理者可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