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4篇
  免费   829篇
  国内免费   797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795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2232篇
内科学   953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432篇
特种医学   677篇
外科学   835篇
综合类   3878篇
预防医学   1940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385篇
  18篇
中国医学   1517篇
肿瘤学   71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730篇
  2009年   768篇
  2008年   752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预测T2DM患者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将其分为对照组(n=146)和肌少症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AGE、肌力、起立试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肌力、AGE均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BMI、肌力、AGE建立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校准度良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发现其预测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净收益和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AGE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M患者的肌少症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通过对疾控(CDC)人员职业倦怠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不同的职业倦怠类别,探讨工作特征各维度与职业倦怠类别间的独立效应。 方法 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BI-GS)、工作特征量表和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943名疾控人员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识别疾控人员职业倦怠潜在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工作特征各维度与不同职业倦怠类别间的独立效应。 结果 疾控人员职业倦怠存在3种类别:低倦怠型(Ⅰ,54.7%)、高倦怠型(Ⅱ,24.1%)和成就感低落型(Ⅲ,21.2%)。高工作反馈、高工作意义是个体进入高倦怠型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61;OR=0.612),高工作负荷、高工作对个体控制及情绪表达的要求是个体进入高倦怠型组的独立风险因素(OR=1.693;OR=1.770);高工作自主性是个体进入成就感低落型组的独立风险因素(OR=1.810),高工作对个体控制及情绪表达的要求是个体进入成就感低落型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82)。 结论 疾控人员可区分出3种潜在职业倦怠类别,工作特征不同维度与潜在职业倦怠类别间存在独立效应。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观察强心方对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及梗死区心肌组织细胞纤维化和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C57小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制作心力衰竭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强心方低剂量及高剂量灌胃,连续灌胃1个月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水平,随后取材。ELISA检测小鼠血清BNP水平,Masson三色染色分别观察梗死区胶原纤维沉积,RT-qPCR检测小鼠心脏组织Anp、β-MH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发生后,相较于模型组,强心方治疗各组超声心动图检测表明其心功能水平提升,ELISA检测发现心力衰竭指标BNP水平降低,Anp、β-MHC基因表达提示抑制心肌肥大,Masson三色染色分别观察梗死区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结论 强心方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水平,其可能通过小鼠减轻心肌肥厚、纤维化等多途径延缓心室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164.
由于人体组织的各向异性,超声成像中存在相位偏差。相差制约了超声成像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互相关及其类似相位估计技术可以用于相差校正,jitter是此类算法的基本限制。并行自适应接收补偿算法可以校正较小的相差,结合互相关技术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相差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5.
经丝裂霉素C体外处理后,将IL-6基因转染的、高分泌的IL-6的B16黑色素瘤细胞制成瘤苗。结果发现,体内注射IL-6基因转染的瘤苗后,小鼠脾脏CTL活性、NK活性及IL-2诱导的LAK活性显著升高。经IL-6基因转染瘤苗体内治疗后,荷瘤小鼠的皮下肿瘤生长显著减慢、肺转移结节数显著降低、存活期显著延长,若同时合用低剂量IL-2,则上述治疗效果更好。可见IL-6基因转染的瘤苗能有效地通过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与低剂量IL-2合用后,IL-6基因转染的瘤苗的抗肿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6.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溶性TNF受体(sTNFR)包括sTNFR-p55和sTNFR-p75两种类型,是一类分子量为30~40KD的糖蛋白,存在于正常机体血液和尿中。其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是能够拮抗、抑制TNF的生物学作用。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疾病状态下体内产生sTNFR水平显著升高,文中讨论了sTNFR升高的意义。目前已制备纯化出基因重组sTNFR,可望为治疗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7.
将人白细胞介素2(hIL-2)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MNSM的PL位点 ,分别构建了转录受SV40早期启动子和人甲胎蛋白增强子调控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MNSI和MNSI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NSI和MNSIA分别转导PA317包装细胞,测质粒转染率为(5~20)×10~(-3)克隆/μgDNA·10~6细胞,病毒感染率为(5.4~450)×10~4CFU/ml。重组病毒在4μg/ml polybrene存在条件下感染人肝癌细胞、肾癌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Neo~R克隆经Southernblot分析证明hIL-2cDNA转入人肿瘤细胞并整合, R NA斑点杂交及IL-2活性表达分析证明,人甲胎蛋白增强子可促进异源启动子启动hIL-2cD-NA在合成甲胎蛋白的人肝癌细胞中高效特异转录和表达。该研究对肝癌特异性免疫增强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 ,研究实验性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TNF 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NGF抗体对其的影响。 结果 生理盐水组与单纯致敏组TNF α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这两个对照组相比 ,哮喘豚鼠TNF αmRNA的表达在气道上皮、肺内炎性细胞、C7~T5段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内均明显上调 (P <0 0 1) ;在哮喘 +NGF抗体组 ,上述部位内TNF 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哮喘组 (P <0 0 1)。 结论 NGF诱发TNF α的表达可能是NGF参与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 ,NGF抗体抑制哮喘时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TNF αmRNA的表达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9.
研究观察了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体外抗原提呈能力,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及M-CSF/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Mφ抗原是呈功能显著增强,联合基因转染组优于单基因转染组(P〈0.05),Mφ表面Ia、B7-1、ICAM-1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细胞表面相关发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基抗原提呈能力增加有关。混合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70.
16通道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原理和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耳蜗植入是利用电听觉原理恢复聋人听觉的一种有效方法,作者依据耳蜗在电刺激条件下的听觉生理学原理和心理声学参量,提出汉语主意编码方案的设想,研制出16通道耳蜗植入电极系统和语言处理装置,并进行初步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