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八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 ,其中移植血管选用自体静脉 5例 ,人工血管 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 ,近期无再出血。随防 10个月至 10年 ,平均随访 5年 2个月 ,3例恢复轻体力劳动 ,2例恢复重体力劳动 ,2例死亡 ,1例失访。结论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区域性降压效果好 ,兼有断流效果 ,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干扰小 ,是一种安全理想的分流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腹部无切口结直肠癌切除术较之传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2005年8月至2015年8月公开发表的腹腔镜下腹部无切口结直肠癌切除对比传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 术应用情况的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临床效应指标,采用Review Maneger 5.3软件对所纳入 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共621例患者,其中无辅助切口组(NOSE组)262例,传统腹腔镜组 (LAP组)3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OSE组明显较LAP组少(OR=0.31,95% CI:0.18~0.53, P<0.05)。对并发症进行亚组分析,其中切口并发症NOSE组较LAP组少(OR=0.15,95% CI:0.05~0.40,P=0.0002); 术后出血(OR=1.52,95% CI:0.38~6.18,P=0.55)、肠梗阻(OR=0.30,95% CI:0.09~0.98,P=0.05)、吻合口相关并 发症(OR=0.92,95% CI:0.28~3.07,P=0.89)、其他相关并发症(OR=0.63,95% CI:0.23~1.66,P=0.35)等亚组两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MD=–0.66,95% CI:–1.33~0.01,P=0.05)、手术持续时间(MD=14.78,95% CI: –1.75~31.31,P=0.08)、术中出血量(MD=–12.81,95% CI:–40.36~14.74,P=0.36)、切除肿瘤大小(SMD=–0.40,95% CI:–0.87~0.08,P=0.10)、淋巴结清扫(MD=–0.49,95% CI:1.80~0.82,P=0.46)、随诊2年肿瘤复发(OR=1.15,95% CI:0.38~3.50,P=0.81)等指标NOSE组与L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SMD=–0.62,95% CI:–0.82~–0.42,P<0.001)及术后恢复进食时间(SMD=–0.60,95% CI:–1.15~–0.05,P=0.03)NOSE组均较LAP组更早; 术后疼痛指数(MD=–1.49,95% CI:–1.97~–1.01,P<0.001)NOSE组较LAP组明显较低;且NOSE组具有更好的美容效 果(MD=1.37,95% CI:0.59~2.14,P=0.0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腹部无辅助切口结直肠癌切除可显著减少患者切口 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术后恢复,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可行、有效的 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对胃腺癌患者的腹腔灌洗液检测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 D D C)m R N A表达,评估D D C成为预测胃腺癌腹膜微转移的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87例胃腺癌患者的腹腔灌洗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相对定量检测并比较DDC m RNA的表达.12例非癌症患者腹腔灌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87例胃腺癌患者中,T1有6例,T2有14例,T3有28例,T4有39例,DDC m RNA的表达在不同T分级(浸润深度分级)DDC m RNA的相对表达值(×107)分别为:T1,168±21T2,283±87;T3,31162±4261;T4,35310±6593.非癌症组腹腔灌洗液中,DDC m RNA相对表达值(×107)为:60.28±19.00.此外D D C的表达还与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化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有关系.胃腺癌腹腔灌洗液应用常规腹腔细胞学检查(conventional intraperitoneal cytology,CY)检查,11例阳性(CY+),阳性率为13%(11/87).11例(CY+)中有9例DDC m RNA表达相对值结果高于临界值,归类于DDC+,DDC的敏感性为86%(9/11),此外,在10例T1患者和14例T2患者中DDC+为2例,且非癌症组中均未见DDC+,DDC的特异性为92%(22/24).表明腹腔灌洗液中DDC在胃腺癌不同浸润深度下差异性表达(P<0.05),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应用QRT-PCR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腹腔灌洗液中DDC m RNA表达,DDC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硒代甲硫氨酸对胃癌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硒代甲硫氨酸对胃癌AGS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硒代甲硫氨酸对胃癌AGS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硒代甲硫氨酸对胃癌AGS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癌AGS细胞在含硒代甲硫氨酸培养液中培养5 d后,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凋亡小体,含硒代甲硫氨酸培养液中AGS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培养液组(53.98%±9.88% vs 15.76%±9.03%,P<0.01).双向电泳技术筛选出12个表达差异的蛋白.结论:硒代甲硫氨酸可以影响胃癌AGS细胞蛋白的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PCNA与AFP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2例肝癌组织中PCNA和AFP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AF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CNA与AF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7,P<0.05),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越高(≥45%),患者生存期越短。作者认为AFP基因的激活能促进癌性增殖;PCNA在癌组织中表达率越高,反映了细胞增殖越活跃,倍增时间越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组织侵袭力强,复发及远处转移早,患者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方法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甲状腺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用聚乙烯醇微球(PVA)栓塞相应的甲状腺动脉.结果 介入栓塞结果如下:①左、右双侧甲状腺上动脉5例;②左、右双侧甲状腺上动脉 左侧甲状腺下动脉5例;③左右双侧甲状腺上动脉 右侧甲状腺下动脉3例;④左侧甲状腺上动脉 右侧甲状腺下动脉1例;⑤左右双侧甲状腺下动脉1例.随访12个月,TT3自(6.20±3.06)mmol/L降至(3.07±1.14)mmol/L (P<0.05),TT4自(198.30±78.54)mmol/L降至(143.05±33.70)mmol/L(P<0.05);甲状腺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停药10例,需少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5例.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甲状腺动脉造影的血供及甲状腺染色大小来确定治疗过程中需要栓塞的甲状腺动脉数目.  相似文献   
18.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豆甾醇(5)、山柰酚(6)、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8)、槲皮素(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亮-脯)二肽(1)(、24S)豆甾-4-烯-3-酮(2)(、24S)豆甾-4-22-二烯-3-酮(3)、二氢槲皮素-4′-甲醚(4)、丁香酸(5)、没食子酸(6)、香草酸(7)、呋喃甲酸(8)、水杨酸(9)、咖啡酸(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滇桂艾纳香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和鉴定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圣草素-7,4′-二甲醚(1),圣草素-7,3′-二甲醚(2),圣草素-7-甲醚(3),槲皮素-7,3′,4′-三甲醚(4),柽柳素(5),鼠李柠檬素(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