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目的:探究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对免疫性/非免疫性接触/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抗二硝基苯基(DNP)-IgE单克隆抗体进行致敏,双耳涂抹2,4-二硝基氟苯(DNFB)进行激发造成小鼠免疫性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氢氧化铝混悬液进行致敏及激发诱导致大鼠免疫性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二甲基亚砜涂抹豚鼠耳郭两面致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结果:免疫性接触性/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试验中,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均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抓挠次数,抑制大、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均P<0.05);氯雷他定能明显缓解炎症介质的释放,消风止痒颗粒则能显著抑制背部风团的发生,减轻耳肿胀(均P<0.05)。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实验中,消风止痒颗粒可显著减轻豚鼠耳肿胀度及耳厚度(均P<0.05),缓解变态反应肿胀症状。结论:氯雷他定对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瘙痒症状。消风止痒颗粒则对接触性荨麻疹作用明显,有缓解皮肤红肿,抑制风团之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治疗及死亡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滴鼻感染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的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肺内细支气管及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病变观察及等级评分;同时采用流感病毒PR8毒株滴鼻感染小鼠造成死亡保护模型,观察小鼠感染后2周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结果: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肺指数(P<0.01);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渗出状况,红肿相对消退,并且缓解病毒感染所致肺泡、肺间质渗出炎症反应及红细胞渗出情况(P<0.01,P<0.05);模型组小鼠死亡率90%,平均存活天数9.95 d,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小鼠平均存活天数,提高生命延长率(P<0.01,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葛根汤颗粒可显著降低病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AD患者48例,均给予TTE与MSCT检查,比较TTE联合MSCT检查AD与单纯TTE或MSCT检查的准确率,以及AD破裂口、血栓、心包积液检出率.结果 TTE、MSCT对48例AD检查,检出率均为100.00%(48/48),TTE联合MSCT诊断AD分型准确率为100.00%(48/48),高于单纯TTE、MSCT检查的83.33%(40/48)、93.75%(4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联合MSCT对AD破裂口检出率为95.83%(46/48),高于单纯TTE、MSCT检查的33.33%(16/48)、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联合MSCT检查对血栓、心包积液检查检出率分别为95.24%(20/21)、100.00%(16/16),高于单纯TTE检查的71.43%(15/21)、75.00%(1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E联合MSCT检查可提高AD分型诊断准确率及破裂口、血栓、心包积液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使用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监测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手段.从200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ADRs监测网络正式建成至今,通过多年培训、宣传,目前本院ADRs报告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本研究对本院2005~2011年上报的1157例ADRs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旨在研究ADRs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和更好地开展ADRs监测工作提供指导.关键词: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安全用药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97-03  相似文献   
15.
实验利用LC-MS/M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方法测定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和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钠(Na)浓度,并分析甘草次酸对血清中6种元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与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变化趋势相同。血药浓度在给药后2 h达峰值,血清中Na,Cu元素在给药后4 h浓度有显著增加(P<0.05)。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升高,当给药剂量为400,200 mg.kg-1时Na,Cu元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其他元素浓度则无显著性影响。本实验研究探讨了口服甘草次酸引起大鼠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的变化,为甘草次酸在临床中使用的副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股动脉、桡动脉和远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分析造影效果,不适症状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5例,男105 例,女80例,按照手术入路途径分为股动脉组 64例,桡动脉组63例,远端桡动脉组58例,采用问卷星调查模式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三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不适症状和满意度。结果 三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有差别(P<0.001)。经过两两比较,股动脉组疼痛评分高于远桡动脉组、桡动脉组(P<0.001)。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755,P=0.001),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远桡动脉组,风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出现术后不适症状的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3.925,P<0.001),股动脉组出现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远桡动脉组,风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远桡动脉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股动脉组(P<0.001)。结论 远桡动脉、桡动脉入路行 DSA 术和股动脉入路行 DSA 同样具有安全性。股动脉组行DSA术术后并发症、不适症状和疼痛评分高于远桡动脉、桡动脉组,经桡动脉入路患者满意度高于股动脉入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世界范围蔓延,我国的老龄人口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面临的疾病负担成为卫生服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老龄人口作为健康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弱于青壮年,这就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金玉  曹姗妹 《新中医》2017,49(3):128-130
目的:观察化瘀通痹中药包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化瘀通痹中药包塌渍疗法。监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和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痛持续时间、下肢放射痛缓解时间及下肢麻木减轻或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7.96%,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化瘀通痹中药包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法,选取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足三里及上巨虚穴,每周1次,6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0例,占27.8%;显效20例,占55.5%;好转4例,占11.1%;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94.4%。结论:穴位埋线对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每周1次),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患者治疗后月经情况、体重指数、腰围、多毛评分、痤疮评分,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比较,体重指数、腰围、多毛评分、痤疮评分、LH、LH/FSH、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减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量,改善内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状况,比电针疗法操作简便、完成治疗时间短、来医院次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