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神经导航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导航(德国产)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6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析手术疗效。结果:67例患者的全部病灶定位准确,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强化CT或MRI,显示无病灶残留的迹象。术后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术后出现肌力下降(11例)、言语欠流利(2例)等神经功能受损患者经神经康复治疗均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定位准确,且能动态示踪并微侵袭地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炮制理论是炮制实验研究设计的依据,也是对炮制品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极其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着重论述了研究传统炮制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应对医药文献中直接记述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加以分析,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其次是通过对一些方剂的分析及某药在方中的地位和作用,搞清该药的炮制原意,从而间接地了解其炮制作用,然后根据论述炮制作用的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对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完成52例脑膜瘤显微手术并对其平均注册误差、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正常结构的保护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平均注册误差为(1.2±0.5)mm,术中病灶定位准确,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5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TAP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星形细胞瘤组27例TAP蛋白表达阳性,TAP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291±0·2724;正常组全部表现为TAP蛋白表达阳性,TAP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584±0·2169(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25例,TAP蛋白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374±0·2913;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25例,TAP蛋白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228±0·2008(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存在TAP分子低表达,这可能促使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TAP蛋白缺失率有可能成为预测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及其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晞  毛之奇  李波  陈盛强  曹国彬 《广东医学》2006,27(7):1008-10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和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名健康人和108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和MBP水平。结果 108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h血清S100B水平升高,重型、中型和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清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BP浓度(P〈0.01);而不同组别颅脑外伤患者血清MB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S100B和MBP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患者经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药敏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细菌培养、药敏资料。结果56例患者112次痰培养阳性102次,阳性率91.07%。共培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G-菌76株,占60.32%;G^+菌39株,占30.95%;真菌11株,占8.73%。混合感染27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10例。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但G^+菌、真菌逐渐增加;病原菌的耐药、交叉耐药与多重耐药日趋普遍,早期、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可确定致病菌,指导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骨成形术后弥漫性脑肿胀(MBS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颅骨成形术后短时间内出现癫痫发作及瞳孔改变,头颅CT提示左侧大脑半球明显肿胀,经脱水、抗癫痫等治疗后,患者仍在术后72 h内死亡。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MBS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51-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0名健康人血清S100B和NSE水平。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S100B浓度低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浓度高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结论:血清S100B和NSE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100B和NSE,对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以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治疗效果。方法23例经DSA证实为原发性烟雾病。5例采用脑-颞肌贴敷术(EMS),8例采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贴敷术(EDAS),10例采用脑-硬膜-动脉-肌肉贴敷术(EDAMS)。结果23例患者随访6~56个月,平均25.2个月,均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1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23例术后复查DSA或MRA,除2例DSA与术前相同外,其余21例颅底异常血管网不同程度减少并伴侧支血管形成(改善率达91.3%)。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