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曹和平 《上海医学》2000,23(5):310-311
我院急诊科自 1997年 6月~ 1999年 5月分别对 14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巴曲酶 (DF 5 2 1)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随机对照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一 )入选标准 有突然起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有偏瘫、头颅CT除外脑出血、为首次发病、无严重并发症 ,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 3d。(二 )排除标准  80岁以上老年人、有严重意识障碍、近 3个月内有出血史或手术史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少于 6 0× 10 9/L。(三 )分组方法 按患者就诊日期随机 ;双数者入治疗组 (巴曲酶组 )、单数者入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苷加…  相似文献   
12.
13.
倒卖医疗号源、辱骂医务人员、暴力伤医、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故意欠费拒缴、隐瞒传染性疾病及流行病学史以及存在医保失信行为等均属于医疗失信行为。2018年10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但联合惩戒是在就医失信事实发生后。在信用就医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下,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和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发生,应采取措施、预防前移,从信用宣传、信用承诺、信用共享、失信惩罚以及信用修复等方面,建立一套链条闭环式的患者就医信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为76.9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