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背景:目前各种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中,大多忽略了对分化细胞功能的诱导与鉴定。是否表达肝细胞功能应作为ESC向肝细胞分化的鉴定指标之一。目的:观察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体系中,瘀胆血清病理环境对分化细胞表达肝细胞功能的作用。设计:观察对比,体外细胞学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材料:实验于2004-10/2007-0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小鼠E14ESC系由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提供;SD大鼠20只,鼠龄2周,购自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方法:对SD大鼠施以胆总管结扎切断手术,制作瘀胆模型,饲养10d后取全血制备瘀胆血清。用悬滴培养ESC发育5~7d的拟胚体,将其离散细胞种植于不同的分化体系,分别进行自主分化、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5%瘀胆血清 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分化4周时进行白蛋白、甲胎蛋白、CK18/19、糖原及吲哚氰绿和荧光二乙酯染色。③采用相应试剂盒每3天检测细胞合成白蛋白、三酰甘油及尿素氮功能。结果:①ESC自主分化难以控制,分化为3个胚层的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ESC向内脏内胚层和中胚层(心肌)分化,但两者仅能表达低水平的肝细胞特异性功能。②引入瘀胆血清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体系中ESC能分化为较为形态均一的多角形细胞,其糖原、吲哚氰绿和荧光二乙酯染色均为阳性;白蛋白、三酰甘油和尿素氮合成能力显著高于自发分化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结果(P<0.05~0.01)。结论:采用瘀胆血清体外模拟病理性微环境可促进HGF诱导的ESC源性肝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肝特异性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归纳总结手术室护士对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要点和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无1例术中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手术平均用时3.5 h,病人术后伤口无感染,器械清点无误、记录完整,获得了预期护理效果.结论:默契的术中护理配合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获得满意疗效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3.
不同产地枳壳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枳壳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用HPLC测定,以醋酸乙酯超声法提取样品,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以柚皮苷为参照物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的枳壳麸炒品,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并以10批枳壳麸炒品相关系数评价指纹的相似性。结果:枳壳麸炒品液相色谱指纹图由11个特征峰构成指纹图谱的特征。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稳定、重复的特点。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适用于枳壳麸炒品分析,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枳壳麸炒品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胆损伤早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胆管损伤行早期一期修复成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后即时进行修复,13例在胆管损伤后14d内修复,2例分别在胆管损伤后第22天及第26天修复。在修复手术方式上,胆肠吻合13例,胆管对端吻合3例,腹腔置管引流2例,ERCP放置胆管支架及术中放置“T”管引流的各1例。全组患者在胆管修复术后随访10月至6年不等,均恢复良好。结论胆管损伤后由有经验的肝胆外科专科医生进行早期一期修复是可行的,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接受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的合并严重肝硬化的肝癌病例资料。结果〓全组20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2.8±2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5±29.3 mL,平均住院时间10.7±2.5 d。全组病人术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例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短暂性凝血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的肝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一次手术双侧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  李忠  郝鹏  谭美云  石恒林  曹君 《四川医学》2002,23(7):692-693
晚期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常采用分期两次全髋置换技术 ,由于时间、经济及增加一次手术痛苦等因素 ,某些患者强烈要求一次性全髋置换技术治疗双侧股骨头坏死 ,但该技术与单侧全髋置换术相比 ,从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如自体输血、镇痛泵使用、控制性降压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使一次手术双侧全髋置换治疗晚期双侧股骨头坏死成为可能。一年来我院采用该技术治疗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 4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院骨科采…  相似文献   
37.
38.
背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 ccells,DC)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在器官移植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采用的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寻求新的诱导方法十分必要。目的:观察丁酸钠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状态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体外细胞学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材料:人外周血样品取自中山大学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志愿捐献者(年龄20—23岁),共5份,每份100mL,均在献血后2h内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分离。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成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②诱导6d后,加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1mmol/L诱导,以促成熟因子脂多糖1mg/L为对照;设不加促成熟因子为空白对照组。③在诱导0d时加入丁酸钠,6d时加入脂多糖再次刺激。主要观察指标: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FITC标记的Dextran检测DC内吞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分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DC形态:在丁酸钠作用下,DC聚集现象明显减少。②细胞表型检测结果:丁酸钠促成熟组常规方法诱导的未成熟DC的CD80,CD83,HLA-DR表达均低于脂多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采用丁酸钠法诱导的未成熟DC,在第6天时加入促成熟因子脂多糖后CD80,CD83,HKA-DR表达仍处于低水平。③DC内吞能力:常规方法诱导的未成熟DC,用LPS诱导成熟后,其内吞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丁酸钠促成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采用丁酸钠法诱导的DC,其内吞能力最强,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④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常规诱导法用LPS诱导DC成熟后的白细胞介素12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丁酸钠促成熟组及丁酸钠诱导法,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⑤DC诱导的MLR:常规诱导法用LPS诱导的成熟DC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丁酸钠促成熟组及丁酸钠诱导法,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丁酸钠可以抑制DC成熟,稳定诱导未成熟DC生成,该DC不能被促成熟因子激活,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黄穗萍  黄晓雷  李元涛  曹君  孟馨  苏娇玲  胡薇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23-1126,113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Ca2+跨膜内流和肌浆网Ca2+释放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取正常孕足月待产产妇的子宫平滑肌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将40个孔板中活性良好的子宫平滑肌细胞随机等分为4组(n=10),即:对照组、低浓度咪达唑仑组(M1组)、中浓度咪达唑仑组(M2组)和高浓度咪达唑仑组(M3组),用Fluo-3AM钙荧光指示剂染色后,分别给予Hank液、1μmol/L咪达唑仑(终浓度)、3μmol/L咪达唑仑、15μmol/L咪达唑仑预处理20min,然后加入40mmol/L氯化钾,每个孔板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随机选定10个子宫平滑肌细胞,利用图形分析软件分析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取平均值反映子宫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Ca2+]i)。第二部分:以20mmol/L咖啡因代替氯化钾,其余处理及分组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咪达唑仑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升高(P<0.01);M1组和对照组比较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2组和M3组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1),且M3组低于M2组(P<0.05)。第二部分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咪达唑仑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咖啡因后钙荧光强度升高(P<0.01);加入咖啡因后各组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而减少Ca2+跨膜内流,而对肌浆网Ca2+释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检测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与尿液前列腺癌抗原3(PCA3)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PS A灰区病例分为前列腺癌组(46例)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13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EPCA-2和尿液PCA3的表达,并分析联合检测EPCA-2和PCA3对鉴别PSA灰区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血清EPCA-2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癌组29例尿液PCA3基因表达呈阳性,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仅8例表达呈阳性,正常对照组PCA3基因表达均呈阴性.联合检测EPCA-2与PCA3鉴别PSA灰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敏感度为76.08%,特异度为85.8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EPCA-2与尿液PCA3可提高PSA灰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