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5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目的探讨AP患者有创治疗相关肠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177例行有创干预的MSAP和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术中或术后有无相关性肠瘘发生, 将患者分为肠瘘组和无肠瘘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SIRS、器官功能衰竭、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级、BISAP评分、Balthazar CT分级、局部并发症胰外受累情况、局部并发症继发感染情况、干预指征、干预时机、干预策略、住院时长、重症监护时长和结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共21例患者(11.9%)于有创干预术中或术后发现肠瘘, 其中8例于经皮穿刺术中或术后, 13例于外科手术术中或术后。51例行内镜下引流或内镜下清创, 无内镜操作后肠瘘发生。与无肠瘘组比较, 肠瘘组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小(36岁比45岁, P=0.014), 发生SIRS(95.2%比59.6%, P=0.001)、局部并发症胰外受累(100.0%比67.3%, P=0.002)和继发感染(71.4%比36.5%, P=0.002)的比例更高, 中位住院时间(71 d比40 d, P=0.002)和重症监护时间(8 ...  相似文献   
232.
233.
背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目前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较多,但适用于临床推广的方法较少.目的:观察老年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肱动脉及股浅动脉内皮依赖件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上下肢动脉舒张功能相关性及特点.设计、时间和地点: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实验,于2000-10/2002-05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完成.对象:选择2000-10/2002-05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33例作为周围动脉疾病组,男27例,女6例.年龄(79±6)岁.均经超声多普勒检查下肢动脉一处以上动脉硬化斑块凸起及管腔狭窄≥50%,且年龄≥60岁.选择同期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离退休干部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为符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1995年对健康老人标准的建议.选择木院同期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并除外周围动脉疾病的患者30例为心血管危险凶素组.方法:采用无创的方法应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的Logiq 500型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纳入对象的肱动脉及股浅动脉的基础管径,然后阻断该动脉的血流并重新恢复血流后再次检测血管内径,评价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肢体动脉基础内径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6mg导致血管扩张,以前后两次之差代表该动脉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主要观察指标:3组肢体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周围动脉疾病组患者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与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82~10.91,P<0.05).周围动脉疾病组患者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明显低丁肱动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35,3.135,P<0.01);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件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与肱动脉的相关性好(r=0.931 4,0.919 1,P<0.01).结论: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能更敏感、更直接地反映老年周围动脉疾病患者的血管反应性.股浅动脉与肱动脉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23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塞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观察组35例,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脑梗塞复发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对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8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耐受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比较无差异,而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塞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与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抑制凝血酶,降低纤维蛋白,改善脑组织循环,促进脑的供血,降血脂、血粘度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35.
目的对于高龄男性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状。方法选择在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以上男性患者315例进行登记调查,其中有用抗血小板药物适应证的共270例,对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70例中,只有143例(50.2%)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结论在当前高龄男性内科住院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不满意。  相似文献   
236.
李施勇  陈英  曹剑 《海南医学》2003,14(2):37-37
本文主要目的是以无创的超声方法了解健康老年人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 ,阐明内皮功能与增龄和性别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老年人 4 0例 ,男 19例 ,女 2 1例 ,符合 :(1)年龄≥ 6 0岁 ,不吸烟 ;(2 )无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高血脂 ;(3)配合检查。老年Ⅰ组 6 0~ 6 9岁 ,共 2 1例 ,老年Ⅱ组 70岁以上 ,共 19例。对照组 32例为健康青年人 ,男 16例 ,女 16例。1.2 方法1.2 .1 血生化测定 :血糖、血脂六项。1.2 .2 超声血管检查按elermajer[1]的方法测定肱动脉的血管内皮功能。应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GE)Logi…  相似文献   
237.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误入硬膜外腔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3岁,60kg,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入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 mg、芬太尼50μg后,常规消毒铺巾,在中位肌间沟入路采用贝朗公司的Melsungen AG型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在电流强度1 mA、刺激频率2 Hz下寻找臂丛神经,当观察到左肱二头肌收缩时,减小电流至0.35 mA,肌肉仍有明显收缩,穿刺针深度约3.5 cm,回吸无液体,注入0.4%罗比卡因35 ml,注药时阻力较大,10 min后患者左上肢出现麻醉平面,20min后患者自述右手指亦有麻木感,立即测试右上肢及胸部麻醉平面,结果发现颈部至T8以上感觉、痛觉均明显减退,随之消失,即考虑出现硬膜外腔阻滞.此时患者无明显不适,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血压较入室时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238.
环磷酸腺苷与术中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环磷酸腺苷(商品名美心力)在术中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 86例存在心肌缺血或ECG证实有ST段下降的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环磷酸腺苷组(M组,44例)和对照组(C组,42例)。M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环磷酸腺苷10mg,随后以1mg/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持续缓慢静滴;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术中持续纪录各导联(Ⅱ、Ⅲ、Ⅴ5、aVF、aVR)ST段水平,纪录SBP、MBP、D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术前1d,术后12h、术后24h血清心肌酶指标。结果 术中C组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和RPP升高,与M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M组的术后心肌酶指标的升高程度较C组为低,在CK、CK-MB两个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C组有1例出现灶性心肌梗塞(local myocardial infarction)(2.3%)。结论 环磷酸腺苷在预防和治疗术中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上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MI患者9例.观察疗效及随访资料.结果间接指标表明9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静脉溶栓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结论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在无绝对禁忌证时,采用个体化给药进行静脉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男性生理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患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住院患者430例,其中代谢综合征组22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203例。同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所患代谢异常数量分为0项共存组、1项共存组、2项共存组、3项共存组、4项共存组5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总胆红素、肝功能、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5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5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比较后发现,两项代谢异常共存组较其他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患病呈显著负相关(r=-0.181,-0.21,-0.155,P=0.001)。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2~0.997,P=0.04);与高血压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48,95%CI:0.940~0.999,P=0.048);与高脂血症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8~0.991,P=0.021);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53,95%CI:0.909~0.998,P=0.042)。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发现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下可能是老年男性机体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