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结果,为全面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材料采用Embosphere微球(40~120μm、100~300μm)及明胶海绵颗粒(350~560μm)。随访3~24个月,并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术后1、3和6个月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1例栓塞技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双侧栓塞10例,单侧栓塞1例,随访6个月,9例临床症状术后1、3和6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为81.8%(9/11);1例患者出现严重栓塞并发症,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结论大量文献及本组研究显示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在药物治疗无效、不适合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应注意把握适应证、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3.
使用瑞士产Straub旋切仪对2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31支闭塞动脉)行血管腔内旋切术,术后对残留血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共放置16枚血管内支架。结果完全开通者27支(87.1%),部分开通3支(9.7%),未开通1支;12枚支架因原有狭窄或旋切后残留狭窄放置,4枚因旋切后内膜损伤放置。1例胭动脉闭塞开通成功后造影发现闭塞段血管穿孔,经压迫止血后恢复。随访3~23个月,1例术后5h因心肌梗死死亡,4例症状复发。认为血管腔内旋切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图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该支架的特点及使用该支架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短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3枚,后交通动脉20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中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26枚,相对宽颈5枚,瘤颈瘤体闭均〉0.7。结果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11枚几乎完全栓塞(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8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1个月,6例术后6~12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5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栓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膜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所致食管恶性狭窄及伴有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男17例,女6例,7例合并食管-气管瘘,1例合并食管-纵隔瘘,均在透视下一次性成功置入自膨式带膜内之架。结果 15例单纯性食管抉窄患者内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得以缓解.进食级别提高2~3级:合并有食管-气管瘘患者7例、食管-纵隔瘘患者1例在置入带膜内支架后,瘘口完全封闭通过后期抗感染治疗,肺炎和纵隔炎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 带膜内支架置入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所致的食管狭窄和封堵食管-气管、食管-纵隔瘘瘘口.解决患者进食困难,增加营养的有效方法。其方法简单、安全,近期效果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术后肺腺癌患者组织中TTF-1和SPA的蛋白表达对其复发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癌患者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TF-1以及SPA的表达.结果 68例患者出现复发,TTF-1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41个月和9个月(P =0.013),中位OS分别为65.0和23.0个月(P=0.037),SPA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59.0个月和15.0个月(P=0.018),中位OS分别为68.0个月和35.0个月(P =0.058).结论 早期肺腺癌术后组织中TTF-1和SPA的表达是其复发的有效预测指标,TTF-1阳性表达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7.
完全阻塞型布-卡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穿刺开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阻塞型布-卡氏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穿刺开通方法。方法利用不同的穿刺手段对356例该类型BCS行穿刺开通术,并对阻塞段行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放射学方法处理。结果本组不同类型完全阻塞患者共356例,经不同穿刺方法共对411支静脉行开通术,共开通338例计390支静脉血管,开通率为94.9%,未开通14例,占所有病例的3.8%;死亡4例,占1.1%。结论完全阻塞型BCS的介入治疗,只要采用适当的穿刺开通方法,其开通率高且安全,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DSA(3DDSA)与二维DSA(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说明3DDSA优于2D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和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旋转DSA检查。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从以下5方面随即评价2DDSA、旋转DSA和3DDSA:①图像整体质量,②动脉瘤的显示,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④动脉瘤瘤颈的显示,⑤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显示。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旋转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旋转DSA和3DDSA。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④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旋转D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的认识。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30例临床和CT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依据脑水肿范围大小分型。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30例患儿轻度4例。中度9例,其中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17例合并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13例,大脑镰及天幕高密度影8例。结论:CT扫描对本病能做出准确判断,对本病分型、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认识关节成形术后的一系列X线变化。采用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关节成形术72例,79个关节,包括髋关节61个,膝关节12个,肘关节6个,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6月、1-2年、2年以上摄X线平片,由3位医生共同对关节间隙、关节骨端及关节对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X线征象变化不大,术后3-6人月成形关节开 出现修复征象,有1例关节开始出现不良X线征象,术后1-2年关节修复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