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VEGF-C、CD-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3,计算VEGF-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 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阳性率(70%)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30%), P<0.05;与VEGF-C阴性组(24.4±2.1)比较,VEGF-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29.6±3.0)明显增高,P<0.05,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31.6±2.1)、微血管密度(40.2±2.3)均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 VEGF-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评价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调节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腑安汤对术后肠麻痹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9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腑安汤预处理组后常规制作术后肠麻痹模型或行假手术。应用ELISA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光镜下观察经甲苯胺蓝染色的肠系膜肥大细胞计数及脱颗粒情况;利用比色法测定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小鼠肠道内碳末移行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和MPO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1),而腑安汤预处理组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和MPO活性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肥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模型组细胞脱颗粒明显,而腑安汤预处理组较弱;术后模型组碳末移行率明显降低(P<0.01),腑安汤预处理组碳末移行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PO活性与碳末移行率呈负明显相关(r=-0.885,P<0.01)。结论:腑安汤可减少术后小鼠肠道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产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预防和减轻术后肠麻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粘附和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粘附和侵袭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四唑氮蓝比色法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以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为对象 ,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作用的影响 ;利用Transwell小室 ,以Matrigel和纤维粘连蛋白构建重组基底膜 ,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的影响 ;应用Westen blot法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抑制胃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及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右旋柠烯 (0 2 5mmol/L)作用后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IMP 2表达升高(2 9 5± 0 6 ) ,MMP 2表达下降 (2 9± 0 3)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SGC 790 1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并可能通过下调胃癌细胞MMP 2和上调TIMP 2的表达抑制其粘附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对特异性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表达和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Westen-blot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水平及VEGF-C表达,VEGFR-3抗体免疫染色计数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34例淋巴结阳性组织中eIF-4E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11±0·30,5·94±0·23,t=5·37,P<0·01)。VEGF-C在淋巴结阳性组染色强度明显增高(4·20(0·98),同时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提高(25·28±5·33),与淋巴结阴性组(2·57±0·88,17·40±4·87)比较差异显著(t=2·18,2·41,P<0·05)。相关分析表明,eIF-4E水平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eIF-4E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诱导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进而调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eIF-4E可作为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探头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可疑前置胎盘者分别用传统腹部扫查和应用腔内探头扫查定位诊断,并与产时临床诊断比较。结果传统经腹超声扫查诊断符合率67%,腔内探头扫查诊断符合率96%。结论腔内探头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图像清晰、准确,产时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PTEN、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特别是与随访病人预后的关系,探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肿瘤细胞蛋白表达推测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胃癌的肿瘤细胞PTEN及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TEN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胃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MMP-9蛋白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正相关。MMP-9蛋白表达高低与胃癌病人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TEN、MMP-9的蛋白表达可以判断胃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描记胎儿呼吸频谱图,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取胎儿面部冠状切面,应用彩超的脉冲多普勒频谱功能描记胎儿呼吸时由于气管液流动而产生的类似于血液流动样的脉冲多普勒频谱图。结果所有受检胎儿均能被描记出其呼吸频谱图。结论应用脉冲多谱勒技术描记的胎儿呼吸频谱图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 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VEGF C、CD 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 3,计算VEGF 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 C阳性率 (70 % )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30 % ) ,P <0 0 5 ;与VEGF C阴性组 (2 4 4±2 1 )比较 ,VEGF 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2 9 6± 3 0 )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31 6± 2 1 )、微血管密度 (4 0 2± 2 3)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VEGF 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外伤直肠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1月1日—2022年6月20日收治的外伤直肠破裂患者共54例,其中49例行手术治疗,1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1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一般情况、住院总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开腹组为55.1%,腹腔镜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较开腹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有效手术对治疗直肠破裂至关重要;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直肠破裂创伤小,探查全面,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费用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差不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