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欧阳群教授曾从师著名针灸专家贺惠吾老先生专攻针灸,在针灸临床和针刺手法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从医40年来,在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发热、骨伤及多种内外科疑难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遴选欧阳群教授临床治疗腰痛验案3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对指导临床预防工作有重大的影响。"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指在疾病尚未发生或是患病的前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发生发展,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针灸治未病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针灸治未病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和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也是针灸治未病在未来发展及研究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领域。首先,针灸治未病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其作用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介入的时机缺少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适应的临床病症,特定穴位选取及完整治疗过程也并未确切规范。针灸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需要在临床分级诊疗体系中大力推广;凭借着针灸"简验效廉"的优势,针灸治未病更应在基层医疗中普及,发挥防病保健的作用,加强对如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慢性病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更能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和自身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3.
学生社团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利用学生社团为专业学习助力。文章以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太极社团为例,阐述了中医专业学生课外演练太极拳,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从太极拳与中医学的联系出发,结合社团历练对专业学习的影响,分"传承国粹意识"、"专业技能素养"、"中医理论实践"三点进行论述,并从"对外交流桥梁搭建"、"综合创新能力提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太极演练与中医学习,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太极社团的历练对中医学专业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正>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在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1])。其中约75%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持续,甚至36%患者上肢无功能,这说明上肢功能恢复较下肢缓慢~([2])。在日常生活中,下肢功能有较多替代依赖器具弥补其不足,而若上肢因屈肌挛缩而失用,其代偿方式较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曲姗姗 《科学健身》2009,(9):104-105
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它参与机体组织的基本构成。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关的许多因素。例如,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储存、物质代谢与生理机能的调节等都与蛋白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运动对蛋白质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需求量与训练水平、运动类型、持续时间以及训练强度都有关。美国膳食委员会报道,健美、举重、摔跤等力量型运动员来说,每天至少2.0克蛋白质/千克体重。  相似文献   
17.
防疫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针灸推拿学的专业课程——经络腧穴学在线学习,顺利开展并进程过半.为检验网络教学效果,教学组组织了一次在线期中考试,从笔试、操作、综合3个方面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找出前阶段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提高,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目标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更新。虚拟教研室是“互联网+”背景下搭建的教学学术共同体,通过信息共享,共建不同区域、学校、学科或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文章从职业发展、实习目的、实习地点、专业能力、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等方面,探讨基于虚拟教研室开展的针灸推拿学专业实习特点,提出教学改革思考和展望,为针推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基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对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综合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观察组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 mg/d治疗。治疗第1周、2周、3周、4周及结束治疗后第4周随访期予HAMD-17,第2周、4周及随访期予SAS、PSQI及WHOQOL-BREF评估。结果:(1)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17总分减分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重复性测量,观察组SAS、PSQI及WHOQOL-BREF总分各时点与基线比较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对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亦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对原发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的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4年来对原发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或研究,总结和分析其取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85篇,治疗采用的腧穴分布于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太阴脾经的使用频数最大(145次),其次是任脉(141次)。85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频数位于前16位的依次是三阴交(84次)、关元(64次)、足三里(42次)、太冲(40次)、气海(39次)、合谷(35次)、次髎(31次)、地机(30次)、中极(25次)、血海(20次)、肾俞(19次)、归来(13次)、水道(13次)、脾俞(13次)、肝俞(12次)、阴陵泉(10次)。结论对原发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经脉多用足太阴脾经和任脉,而穴位多用三阴交、关元和足三里,取穴治疗时应遵循局部、循经和辨证等取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