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建立L3~5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XLIF/OLIF手术中的生物力学属性。 方法 建立正常人L3~5有限元模型,模拟XLIF/OLIF手术过程分别装配子弹头cage和新型解剖型cage,并对模型进行赋值得到最终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400 N 的轴向压缩及8 Nm 力矩的预载荷,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分析两种cage的最大应力值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两组L4-L5椎体活动度。 结果 在6种不同工况下,子弹头cage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34.83、79.17、71.31、114.96、76.85、78.77 MPa,解剖型cage最大应力值分别为56.91、61.78、35.82、52.28、31.76、32.45 MPa,解剖型cage比子弹头cage的应力分布要小且分散;两组L4-L5椎体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活动度,且解剖型cage组活动度要小于子弹头cage组。 结论 在腰椎XLIF/OLIF微创手术中应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可以降低最大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减少椎体活动度,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8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本院自行研制的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伤椎植骨术。比较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面积比。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2.50min,平均失血量为18.39mL,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46±1.14)分,术后1周2~4分,平均为(2.71±0.76)分,末次随访0~2分,平均(0.68±0.72)分。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由术前的平均37.08%±6.14%减少至7.61%±1.82%,末次随访为8.28%±1.95%;伤椎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平均29.43%±5.73%减少至17.79%±6.77%,末次随访为9.56%±4.17%.术后随访患者椎管面积持续恢复,椎体高度有所丢失但较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初步临床疗效满意,通过严格把握适应症,慎重选择患者,该术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L5/S1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7月收治L5/S1椎间盘突出症或L5滑脱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8~51岁,半均34.5岁.均在腹腔镜下行L5/S1椎间盘切除及Depuy-Cougar前路块状碳素纤维融合器(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age,CFRP cage)植骨融合术.术后3个月时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通过X线片或CT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70~14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60~300ml,平均90ml;住院时间7~10d,平均8d;1例出现术中髂内静脉出血,转为开放手术止血后完成手术;未发生其他大血管或神经等损伤及逆向射精等并发症.随访6~30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3个月时临床疗效优1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86%.22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4例6个月时融合;2例术后6个月时椎间高度丢失1~2mm,但无明显临床不适症状,术后12个月时植骨融合.未出现内置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行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003年9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单节段骨折35例,双节段骨折8例.均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椎进行体外复位固定,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实行椎管微创减压,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abroplasty,PVP)用骨水泥固化伤椎19例,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24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上下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的比值)、后凸角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时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发生,19例行PVP的患者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为3.74±0.76周,24例骨融合拆除外同定的时间平均在10.4±2.29周.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出现外固定器钉孔感染,2例出现螺钉松动,均经相应处理或拆除外同定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平均恢复至94.5%±6.44%,较术前的58.56%±6.08%明显改善(P<0.01);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9.00°±6.20°恢复至术后的平均4.51°±3.18°(P<0.01);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34.20%±8.62%改善至术后的平均7.54%±3.79%(P<0.01):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6个月时平均提高1.27±0.58级.结论:脊柱外固定器结合内窥镜下减压技术能实现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体外复位固定和微创减压,既减少了手术创伤又达到了伤椎非椎间融合性同定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组合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漏斗胸畸形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矫形策略。方法我科从2002年2月~2015年11月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漏斗胸畸形的患者6例,采用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脊柱侧凸矫形+二期或三期前路漏斗胸畸形矫正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角、双肩平衡、身高、漏斗胸畸形程度的改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5例分三期手术治疗,1例分二期手术治疗。患者年龄介于11~15岁之间,平均13.2岁;住院时间31~52天,平均40.4天;1例患者在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出现左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经保守治疗4周后缓解;1例患者在三期漏斗胸矫形术后出现胸部切口渗液并感染,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30月,平均60.5月;术后末次随访时,脊柱侧凸矫平均正率78.1%,身高平均增高4.6cm,漏斗胸平均矫正率65.5%。结论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漏斗胸畸形的患者,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先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再行漏斗胸畸形矫正,能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胸廓容积,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该科室28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翻修手术前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MacNab标准评估再次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均顺...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参与式教学法对医学留学生骨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实验组,50人)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48人)对医学留学生进行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研究,并以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笔试成绩分别为(31.25±4.84)分和(30.97±5.65)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的临床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47.62±3.41)分和(78.82±4.3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32±4.62)分和(76.29±5.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项问卷调查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留学生在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学习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6月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 37例行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 男 22例, 女 15例;年龄 16~55岁, 平均 43.7岁。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三维 CT检查、17例行椎间盘造影检查, 确定责任椎间盘为 L5S1 21例, L4-5 11例, L3-4 2例, L2-3 2例, L1-2 1例。 29例经腹腔入路、8例经腹膜后入路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器融合, 3例以骨盆重建钛板固定。术后 3、6、12个月通过 X线或 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3个月时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 60~140 min, 平均 100 min;术中出血 50~300 ml, 平均 120 ml;住: 时间 7~12d, 平均 8d。 2例经腹腔入路患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全部病例随访 6~35个月, 平均 18.7个月。疗效为优 23例、良 11例、差 3例, 优良率 91.9%(34/37)。 23例于术后 3个月、12例于术后 6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 6个月时椎间前缘高度丢失 1.3 mm和 1.9 mm, 无明显不适症状, 术后 12个月植骨融合。无内植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经腹腔入路术后肠梗阻相对多见。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考虑术者经验和下腰椎前方大血管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新型翼形钛网(aliform titanium mesh cage,ATMC)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该内固定的外形设计及生物力学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指导方案。方法在C4~C6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9.0软件前处理器的建模功能建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翼形钛网植骨固定手术模型。对模型施加73.6N轴向压缩载荷及1.8Nm力矩,分析记录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工况下新型翼形钛网内部应力分布及大小情况。结果在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翼板基底部及钉孔周围均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以旋转工况最明显。各工况下笼内植骨块应力总体均匀,大小适宜。结论新型翼形钛网总体外形设计合理,模拟力学安全性能可靠;同时在翼板、翼板基底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需待优化。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推拿在促进妇女产后缺乳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探索推拿在治疗妇女产后痰病的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后缺乳妇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13.1版统计软件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罗凛教授主编的康复推拿手法,对照组选用猪蹄通草汤。观察新生儿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及体重、产妇泌乳量的改善程度、乳房的充盈程度、泌乳素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干预妇女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与传统护理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及体重、产妇泌乳量的改善程度、乳房的充盈程度,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泌乳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推拿促进产后泌乳疗效肯定,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