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入住中心ICU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第2、4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TNF-α、CRP水平在治疗第2、4天后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注射用氨溴索可明显降低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后与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sCPIS)分值及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CPIS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2例VAP患者进行回顾性评价。对VAP诊断时及诊断后第3、5和7d的sCPIS分值进行分析。结果住院28d内死亡28例(53.8%),存活24例(46.2%)。存活组患病后第3、5和7d的评分较患病时明显下降(4.8±1.2、4.0±1.1、3.3±1.6比5.5±1.4,P〈0.05)。死亡组患病后第3、5和7d的评分较患病时逐渐升高(6.8±1.3、7.5±1.4、7.8±1.2比5.8±1.5,P〈0.05)。死亡组患病后第3、5和7d的评分显著高于相应存活组(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时间[(18.4±5.2)d比(12.0±4.1)d]和住ICU时间[(22.5±8.5)d比(16±6.3)d]均显著长于存活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sCPIS变化有助于评估V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纤支镜支气管黏膜活检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将我院重症监护中心于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对18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的床旁非X线引导下经纤支镜支气管黏膜活检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行该项操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病检结果示肺癌4例,肺部烟曲霉菌感染1例;其余13例病检结果示慢性炎症,本组18例患者在经纤支镜气管黏膜活检中均有少量出血(出血量<50 mL),持续生命体征监测未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休克、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情况,术后复查床边胸片均未出现气胸。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里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有诊断未明确等纤支镜检查的适应证,可考虑在床旁非X线引导下行纤支镜支气管黏膜活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及分泌 Ⅰ 型前胶原、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沐舒坦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将沐舒坦针剂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而对照组仅予单纯沐舒坦针剂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治疗天数、呼吸频率(R)、气道峰压(PAW)、氧合指数(PaO2/FiO2)、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 治疗组的ICU住院天数、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静脉推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提高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01-2010-08我院收治的54例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57.4%)、胸痛(46.3%)、咯血(22.2%)及咳嗽(3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用含VEGF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大鼠MSCs 2周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用脂质体将携带有VEGF165基因的质粒转染诱导内皮细胞并对转染效果进行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上Notch信号受体Notch 1和配体Jagged 1的表达变化;用γ-内分泌酶抑制剂L-685458阻断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转导,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将细胞接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其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能力.结果 转染VEGF165基因的内皮细胞上表达有VEGF165 mRNA,说明实验成功地将VEGF165基因导入诱导后内皮细胞中.转染VEGF165基因后,细胞上Notch信号配体Jagged1 mRNA表达增强(1.08±0.01比1.01±0.02,P<0.01),Notch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0.60±0.02比0.59±0.01,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划痕空白处细胞个数:46.45±4.46比41.61±1.42,P<0.05),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能力无明显变化(细胞分级:3.00±0.89比2.00±0.89,P>0.05).内皮细胞转染VEGF165基因后,以γ-内分泌酶抑制剂L-685458阻断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转导,则细胞迁移能力(划痕空白处细胞个数:51.72±3.47比46.45±4.46)和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能力(细胞分级:4.17±0.75比3.00±0.89)均进一步增强(均P<0.05).结论 转染VEGF165基因可增强大鼠MSCs诱导分化内皮细胞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阻断Notch信号通路转导可进一步增强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外伤后癫(posttraumaticepilepsy,PTE)是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的常见并发症,PTE的发病率为4.4%~53.0%。PTE的危险因素包括TBI的严重程度、早发性癫发作、硬脑膜的完整性等。关于PTE的预防,目前认为TBI患者在脑损伤后1周内服用抗癫药物可预防早发性癫的出现。PTE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提高纵隔巨大肿瘤穿刺活检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临床确诊为纵隔巨大肿瘤,均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未取得有效病理组织,故行CEUS引导下再次穿刺取材。结果:CEUS引导下纵隔巨大肿瘤穿刺病理成功率为72%(18/2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结论: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纵隔巨大肿瘤穿刺活检取材的准确性,是纵隔巨大肿瘤穿刺活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