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研究忍冬科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叶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乙醇渗漉法对接骨草叶进行提取,对石油醚萃取部位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接骨草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乌索酸(1),齐墩果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鲨烯(5),植醇(6),正二十五烷醇(7),十七烷酸对羟基苯乙酯(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2.
朱田田  晋玲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张延红 《中草药》2014,45(12):1764-1768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对47个菘蓝种质进行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开展其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研究。方法 采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菘蓝基因组DNA,用2条叶绿体DNA(cp DNA)序列和5条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软件Chromas、Mega 7.0、DanSP5、GenALEx对得到的序列进行校正、拼接及序列特征分析,利用软件PERMUT、PopGen1.31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结构分析,最后利用NTSYS软件得到47个菘蓝种质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树状图。结果 菘蓝47个种质的129个样本被成功扩增和测序,2个cp DNA序列经拼接后长度为1 412 bp,共有377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单倍型数为36个,Fu and Li''s D*检验在P<0.01水平上显著;基于cp DNA的核苷酸多样性(Pi)、平均遗传多样性(HS)和总遗传多样性(HT)分别为0.119 89、0.787和0.891,遗传分化系数遗传分化系数(Gst)、核苷酸分化系数(Nst)和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117、0.468和0.488,基因流(Nm)值为0.615;基于ISSR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香农(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Nei''s基因遗传多样度指数(H)和Gst平均值为78.85%、0.334 8、0.218 6和0.754 4,Nm值为0.162 8。结论 菘蓝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丰富的单倍型类型,不同种质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且基因交流不频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种群近期积累了较多的低频基因突变,推测其历史上曾经历了显著的区域扩张。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基于叶绿体基因(cp DNA)对甘肃省11个当归栽培品种(系)及7个野生当归居群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为当归的种质鉴定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3对cp DNA 引物对当归样品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X软件对序列特征进行统计,并计算当归居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利用NTSYS 2.10e软件构建遗传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图。利用DanSP v6软件计算当归序列多态性及Tajima中性检验;利用PERMUT软件计算当归居群结构;利用Arlequin v3.5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最后利用PopART 1.7软件构建TCS单倍型网络图。结果 3对cp DNA 引物扩增、测序、比对、合并后的序列长度为1 759 bp,野生当归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栽培当归检测到480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突变位点97个,简约信息位点383个,插入-缺失位点152个。在野生组和栽培组当归cp DNA 的matKpsbA-trnHrbcL 3个区域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均为matK。全部当归联合序列的Tajima中性检验均为不显著负值,但在栽培当归中psbA-trnHrbcL基因中呈显著负值,说明当归整体上遵循中性进化,而psbA-trnHrbcL基因经历过选择。野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Fst=0)低于栽培当归居群间的分化程度(Fst=0.114 19,P<0.05),且二者之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Fst=0.942 55,P<0.01)。栽培当归居群中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89%)。遗传距离UPGMA聚类树显示野生当归和栽培当归各自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远,栽培当归中居群3距离其他栽培当归居群较远。TCS单倍型网络图由15个单倍型和4个未知单倍型构成,分为3部分,各部分间变异次数较多,共享单倍型仅分布于野生或栽培组之内,组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结论 当归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偏低,野生当归居群多样性低于栽培当归,野生与栽培当归组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而野生当归居群内和栽培当归居群内的分化程度均较低,栽培当归中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35.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造成该空间分异的原因、变化趋势及影响的驱动因子,为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趋势表面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等地统计分析技术,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87个县(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度及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并以植被类型、土壤质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海拔等为自然驱动因素,进一步分析本省药用植物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与驱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度高或低的县(区)表现出集中分布的空间格局,其中种类丰富度高且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种类丰富度低的县(区)聚集分布在西北部;影响冷热点区域的主导驱动因子有植被类型、土壤质地类型构成比例、年均降雨量等。结论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物种丰富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自然驱动因子是影响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其变化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及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使用来曲唑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大鼠模型,探讨当归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EEA)对PCOS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来曲唑联合高脂饮食诱导雌性SD大鼠建立PCOS模型,并用EEA干预。阴道涂片染色、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生化指标检测评价EEA对PCO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EA对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阴道涂片和HE染色结果表明,EEA改善了PCOS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和卵巢组织病变,ELISA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EEA可以调节激素紊乱,改善血脂异常;且在模型组中Keap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Nrf2和HO-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调而经过EEA治疗后Keap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调,Nrf2和HO-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 EEA可以减轻大鼠PCO...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比较青海与甘肃小秦艽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小秦艽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甲醇-0.04%磷酸水(A:B)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结果: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分别在2.1~537.1,1.05~270,0.92~236,11.1~2 830,0.75~192,0.167~102,0.216~52.80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5)。平均回收率97.72%~99.84%,RSD ≤ 3.39%。青海产小秦艽和甘肃产小秦艽7种指标成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秦艽指标成分含量较低,存在不合格风险较大,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多种环境因素改变对心肌缺血家兔血液流变学的效应。方法将60只健康清洁级中国白兔分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手术)、心肌缺血低氧(暴露于氧含量为8.5%氮氧混合气体)高温[(42±2)℃]组、心肌缺血低氧(暴露于氧含量为8.5%氮氧混合气体)组、心肌缺血低氧(暴露于氧含量为8.5%氮氧混合气体)高温[(42±2)℃]饥饿(禁食禁水24h)组、心肌缺血饥饿(禁食禁水24h)组、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分别将各组暴露于相应环境30min后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高温、饥饿的心肌缺血家兔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和血沉方程K值均为升高(P<0.05)。心肌缺血饥饿组、单纯心肌缺血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0.05),心肌缺血低氧组降低(P<0.05)。心肌缺血饥饿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升高(P<0.05)。其余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不明显(P>0.05)。结论心肌缺血家兔在饥饿、高温或低氧条件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分子标记、转录组、功能基因组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当归植物基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当归早期抽薹调控以及药效物质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该文介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当归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0.
王艳  晋玲  杜弢  雒军  曾翠云  陈红刚 《中药材》2018,(2):256-260
目的:旨在明确甘肃省栽培秦艽斑枯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利用常规植物病原学培养的方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秦艽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扁球形、黑褐色,55.3~125.8μm×51.7~115.3μm(平均83.3μm×83.2μm);分生孢子细镰刀形、披针形,具1~5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18.8~30.6μm×2.4~3.5μm(平均23.5μm×3.2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秦艽斑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龙胆壳针孢Septoria gentianae Thüm.。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35℃、5~30℃和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和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连续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时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 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8.0,最适p H为6.0、6.49和6.5;土壤浸渍液以及秦艽叶或根浸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秦艽斑枯病是秦艽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