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ICU患者进行合理氧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ICU收治的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败的65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3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血清及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表达,探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我中心44例2014年2-5月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史及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分为2组:持续性房颤(AF)组26例,窦性心律(SR)组18例。术中取部分右心耳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右心耳组织NOX2蛋白表达,用ELISA法测定右心耳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浓度以及血清中ROS、AOPP含量。结果 AF组心房组织中MDA[(15.41±1.69)μmol/mg]、SOD[(13.32±1.25)μmol/mg]、ROS[(18.53±3.47)μmol/mg]、AOPP[(29.69±2.09)μmol/mg]含量与SR组MDA[(11.46±1.83)μmol/mg]、SOD[(10.65±1.15)μmol/mg]、ROS[(13.65±3.29)μmol/mg]、AOPP[(21.94±1.94)μmol/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血清中ROS含量[(34.6±2.61)μmol/L]明显高于SR组[(17.8±1.03)μmol/L],2组患者血清中AOP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组相比,AF组右心耳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NOX2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结论房颤时发生以间质纤维化改变的心房结构重构,氧化应激参与了房颤发生和结构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患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将患儿分为CPAP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小时呼吸频率(RR)、心率(HR)、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F)的差异。结果 CPAP组58例、对照组7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主要临床症状、重要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前血气指标、RR、HR及心功能不全治疗措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6、24小时,两组RR和H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6、24小时,CPAP组的RR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例患儿治疗前后监测心功能(CPAP组17例、对照组25例);治疗前,两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PAP组的EF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对心功能可能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家庭关怀度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用药依从性问卷》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对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入住濉溪县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130名农村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为(6.56±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对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其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行ROC分析。结果 130例患儿男68例、女62例,中位年龄54.0个月(10.7~129.8月),死亡34例,病死率26.2%。死亡组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17 s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血流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血小板减少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T为17s、D-二聚体为5.9 mg/L、血小板为50×10~9/L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70、0.889,预测的死亡灵敏度分别为88.24%、88.24%、52.94%,特异度分别为83.33%、83.33%、97.92%。联合上述三项凝血功能指标行ROC分析,预测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85.29%、94.79%,AUC为0.936。结论凝血酶原时间≥17 s、D-二聚体≥5.9 mg/L、血小板≤50×10~9/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风险增加,联合三种指标预测患儿死亡分析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