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目的:评价超声(ultrasound,U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提出并探讨以染色体检查结果为基础的结构畸形评分(structural malformation score,SMS)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经US和MRI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US和MRI联合应用指征,计算US、MRI及US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US、MRI联合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通过计算染色体阳性病例百分率对胎儿胸腹部结构畸形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①鉴别诊断和US应用的局限性是增加MRI联合检查的主要原因.②77例受检孕妇经随访证实正常胎儿(阴性)27例(35.1%)、异常胎儿(阳性)50例(64.9%).US检出阴性25例(32.5%)、阳性52例(67.5%);MRI检出阴性28例(36.4%)、阳性49例(63.6%).US联合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分别为96.0%、92.6%、96.0%、92.6%,明显高于单一US或单一MRI检查.U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92,MRI诊断的AUC为0.819,US联合MRI诊断的AUC为0.943.联合方案与单一US和单一MRI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6;Z=1.97,P=-0.049).③根据染色体阳性病例百分率将SMS分为5个评分等级,即0≤1分<25%,25%≤2分<50%,50%≤3分<75%,75%≤4分< 100%,100%评为5分.当4分≤SMS< 10分时,建议临床进行染色体或基因检测,当SMS≥10分时,建议临床必要时终止妊娠.结论:US、MRI联合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效能最优.准确的诊断和精确的评分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以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1)Beagle犬随机分成:0.5% T-80组、鱼腥草蒸馏液组、含0.5%吐温的鱼腥草注射液组、0.5% HS15组、含0.5% HS15的鱼腥草注射液组。上述各组分别静脉注射给予各自受试药3mL·kg-1。给药后观察动物的反应,给药前和给药后10、30min分别测定血压、呼吸、心率。(2)小鼠或豚鼠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给予不同浓度 T-80溶液、含不同浓度 T-80的鱼腥草蒸馏液、不含 T-80的鱼腥草蒸馏液,Compound 48/80溶液;以上受试物中均含有0.4%伊文思蓝。记录给药后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按照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采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含T-80的受试物(0.5% T-80组单独或含0.5% T-80的鱼腥草注射液)给Beagle犬一次性静脉注射后,犬迅速出现类过敏反应,包括面部、口唇、眼结膜和耳部皮肤黏膜红肿、瘙痒,流涎、流泪,步态不稳或跌倒,精神萎靡或嗜睡,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在小鼠和豚鼠上,不同浓度的T-80或含不同浓度T-80的鱼腥草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地导致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其它不含T-80的受试物给Beagle犬静脉注射后未见类过敏反应,给小鼠和豚鼠注射后未见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可导致类过敏反应,T-80是其主要的致类过敏反应物质。Beagle犬、小鼠和豚鼠均可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实验的动物模型。Beagle犬的类过敏反应与临床高度一致,模型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小鼠和豚鼠的类过敏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该血管反应符合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3.
用清醒Beagle犬进行中药注射液的类过敏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方法,以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成对照组(C)、0.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组(T)、含0.5%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TY)、无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Y)。上述各组分别注射各自受试药3 mL.kg-1。给药后立即开始观察动物的反应,并于注射后10,30 min分别测定血压、呼吸、心率。结果:T组和TY组动物注射后很快出现局部红肿,由于瘙痒而烦躁不安,挠耳或挠头、搔鼻、舔舌等"过敏反应"症状,有的动物出现皮肤湿冷、步态不稳或跌倒、精神萎靡或静卧、嗜睡、流涎、流泪、呼吸急促或喘息、紫绀等;有的动物有多次排便、排尿反应。T组和TY组动物也在给药后很快出现血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增快。以上症状与临床上人的过敏反应相似。而C组和Y组动物未见异常反应,血压、呼吸和心率无显著改变。结论:Beagle犬可作为临床前评价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与临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模型敏感、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结果评价简便客观。  相似文献   
64.
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抗生素的配伍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文献报道的总结发现,鱼腥草注射液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常常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关,其中多为合用抗生素而引起。目前针对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以及与抗生素配伍两方面。鱼腥草注射液与其他药液或注射用液混合后,在混合液的外观、pH值、微粒数以及含量等理化性质方面或稳定,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内毒素含量检测未见有改变的报道。鱼腥草注射液对多种抗生素的体外抑菌作用没有明显影响,而对某些抗生素的体内抗菌作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5.
当药物诱导机体产生Ⅰ型过敏反应时,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物质可渗出血管外,该研究基于这一病理生理机制,建立一种可客观定量评价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腹腔注射致敏ICR小鼠,隔天1次,共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14 d,致敏剂量4倍的OVA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混合溶液静脉激发,30 min后,根据致敏小鼠的耳廓蓝染面积和EB渗出量进行过敏反应强弱判断。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 0.625/2.5、1.25/5、2.5/10、5/20 mg·kg-1致敏/激发均能诱发小鼠发生明显以耳廓蓝染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小鼠不致敏直接静脉注射OVA则不发生耳廓蓝染反应。上述OVA致敏小鼠血清进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在小鼠背部均可见明显蓝斑,并且5 mg·kg-1致敏小鼠体内抗OVA-IgE含量明显升高,以上说明该小鼠模型可以检测OVA诱发的Ig介导的过敏反应。与诱发小鼠过敏反应相同剂量的OVA,同样也可诱发豚鼠发生较明显的过敏反应,提示该...  相似文献   
66.
清开灵注射液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QKL)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KL 2.5,5.0,10.0 mL·kg~(-1)组.QKL各剂量组均ip给药,每天1次×4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末次给予QKL前16 h ip 角叉菜胶(ca)5 mg/只(0.5 mL).于末次给予QKL后30 min,除了正常对照组iv生理盐水1 mL·kg~(-1)外,其余各组均iv给予内毒素(LPS)50μg·kg~(-1)(1mL·kg~(-1)),以注射LPS时作为造模0h.于造模后2h取血测定血浆TNF-α,IL-6含量和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4,24 h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测量尾部血栓长度(cm);120 h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血栓形成,缩短尾部血栓长度;明显抑制体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6产生,降低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减轻由于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血小板消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抗血栓作用与其抑制白细胞的激活和黏附,降低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有关,这些作用机制与其清热解毒功效一致.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性,50岁,口服助壮素20ml自杀,约5min后被家人发现,有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意识清楚,自主呼吸。于2010年2月24日8:00am急送当地卫生院紧急洗胃,建立静脉通道后转入汉川市人民医院。入院后给予胃肠解痉(山莨菪碱)、利尿,支持治疗。在入院后不久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一次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5min左右自主心率恢复,  相似文献   
68.
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行为、内化行为问题、外化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留守时间×分离年龄的方差分析显示,在行为问题的所有因子以及孤独、抑郁得分上留守时间和分离年龄的主效应均不显著;③在抑郁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内化行为问题等因子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在行为问题总分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边缘显著。结论:留守所导致的亲子分离现象对儿童行为适应及情绪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年幼时(6岁以前)与父母分离,无论留守时间长短,都将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年龄较大时(6岁以后)与父母分离,则分离时间越长,对行为和情绪发展的消极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作为类过敏评价指标。结果: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Glu)后,未出现耳廓蓝染,说明无类过敏反应发生。阳性对照物质组胺和Compound 48/80均具有明显的致类过敏反应,可造成耳廓明显蓝染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敏感、可靠,与临床一致性好,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