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哮喘的急诊护理[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在哮喘的急救处理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这对哮喘患的预后和生命质量至关重要。尽管急救护理一般意味着急诊室所提供的护理(ED),但事实上哮喘患的急救处理应建立在多元化的社区护理到临床医疗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11~13+6周胎儿体蒂异常(BS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3+6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的BSA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的11胎BSA胎儿, 均经引产证实, 超声诊断准确率100%, 11胎均存在腹(胸)壁缺损内脏外翻及脐带异常, 10胎脊柱侧弯曲或扭曲, 6胎肢体发育异常, 3胎颅脑畸形、均可见羊膜束带;颈部淋巴水囊瘤2胎, 颈项透明层增厚3胎。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11~13+6周胎儿BSA方便、准确, 对BS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标准,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计算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表现:胃底部黏膜呈波浪状,向胃腔不规则隆起,胃壁厚度较正常增加,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短棒状、迂曲的管状、细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39例患者经胃镜确定为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6.7%,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并右位动脉导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胎右位主动脉弓并右位动脉导管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动脉导管的连接形态、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与气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右位主动脉弓并右位动脉导管时,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均位于气管的右侧,呈反向的"V"型连接,即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仍呈"V"型连接,但位于气管的右侧。所有11胎右位主动脉弓并右位导管胎儿均不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未形成血管环。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并右位导管的诊断切面为三血管气管切面,但不表现为右位主动脉弓并左位导管时特征性的"U"型连接,诊断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与气管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大鼠的肾脏毒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栀子苷(50,100,300 mg·kg~(-1))组,每组8只。栀子苷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后收集大鼠尿液,分析肾脏损伤因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取血液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肾脏组织进行肾脏病理学分析。结果:栀子苷300 mg·kg~(-1)组肾小管细胞轻度肿胀,呈现空泡样变性,显示栀子苷在该剂量下可造成肾脏毒性;50,100 mg·kg~(-1)组肾脏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栀子苷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BUN,CRE无明显变化。栀子苷(300 mg·kg~(-1))组5/6大鼠的尿液KIM-1水平显著增高,3/6大鼠的尿液NGAL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栀子苷在较高剂量(300 mg·kg~(-1))水平经口给药3 d可造成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在该剂量下,常规用于检测肾损伤的指标血液BUN,CRE尚未产生明显变化,在常规的肾脏功能指标基础上增加尿液KIM-1检测可能更好地预测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精密肝切片技术的野百合碱体外肝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精密肝切片技术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并依此技术对野百合碱的体外肝毒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方法:利用震荡切片机制备肝切片,通过对培养液、切片厚度、pH及不同培养温度等条件下,肝切片MTT还原能力的测定,建立肝切片培养技术,并将肝切片与野百合碱共培养,连续监测法侧定GPT,GOT,LDH,GGT酶活浓度,BCA法测定蛋白含量,观察其对肝切片MTT还原能力及以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精密肝切片厚度在200μm,pH6.8,37℃,BPM培养液中肝切片MTT还原能力最强;野百合碱0.02,0.1,0.5g·L-1与肝切片共培养24h,LDH漏出率显著上升,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野百合碱3个剂量组与肝切片共培养6h,对MTT还原能力及生化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鼠精密肝切片在BPM培养基的优化培养条件下,MTT还原能力可维持24h;野百合碱0.02,0.1,0.5g·L-1与肝切片共培养24h,显示出一定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含0.6%伊文思蓝(EB)的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背部皮内注射受试物50μL,20 min后,测量皮内蓝斑直径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以评价类过敏反应程度。结果: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造成很小的皮内蓝斑。阳性对照物Compound 48/80可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和水肿,从而引起较大的蓝斑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与临床一致性。该方法敏感、可靠,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对动物的类过敏反应的差异,以探讨提高生脉注射液安全性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5%葡萄糖注射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工艺改进前后的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试验:即动物先静脉注射给予0.6%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再从背部皮内注射给予上述受试物,每个点注射50μL药液,20 min后处死大鼠,测量皮肤内的蓝色斑点大小,并定量测定其中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生脉注射液原工艺16.7 mL.kg-1组(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倍剂量)的小鼠可见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10 mL.kg-1的生脉注射液(相当于临床等倍剂量)组未见明显的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新工艺16.7 mL.kg-1组的耳廓通透性增高程度较相同剂量原工艺组明显减轻。原工艺生脉注射液皮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导致明显的渗出、水肿,从而形成较大的蓝斑,有一定剂量关系。新工艺在注射局部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但蓝斑直径较原工艺组减小,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减少,说明新工艺的皮肤类过敏反应较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原工艺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改进工艺后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不良作用减轻,提示改进工艺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首先通过选择不同批号的醒脑静注射液产品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结果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应批号注射液可诱发小鼠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其余批号则无,初步认为该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示醒脑静注射液临床上使用的类过敏风险。另外通过改变部分工艺,制作出高浓度的醒脑静注射液并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豚鼠未见明显Ⅰ型过敏样反应发生,而小鼠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故认为对于敏感或特异质人群(代谢异常),可能会造成醒脑静注射液进入体内后其中某些化学组分浓度增加,从而会导致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风险加大。而由于检测模型的限制,目前暂不能排除醒脑静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后,该研究又通过加大醒脑静注射液中冰片和辅料聚山梨酯(吐温)和(或)氯化钠的含量并再进行类过敏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成分混合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微量致敏物质并诱发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郑琪  易艳 《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84-185
正抢救药品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地使用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临床科室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要求抢救药品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100%。但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种类多、数量大,如何提高抢救效率、方便紧急情况下使用、保证抢救质量,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有研究~([1-2])指出,预灌封注射剂是一种新型实用的药品包装方法,在节约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