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对阴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阴性症状改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进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用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Wechsler记忆测验(WMS)、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利培酮组能改善精神症状、记忆、执行功能,SANS因子分的减分与WMS中理解、背数量表分和WCST分的进步相关。结论 利培酮对阴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和部分认知损害有改善,阴性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的提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探讨喹硫平和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影响,并比较男女之间的差异.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入院予喹硫平或舒必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53例,分析喹硫平与舒必利治疗8周前后的空腹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变化.结果 ①喹硫平治疗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3;t=1.58,P=0.1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28;t=1.34,P=0.16).②舒必利组治疗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明显升高(t=3.01,P=0.006;t=2.42,P=0.017),且女性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的程度显著大于男性患者(t=2.46,P=0.019,t=2.13,P=0.034).③舒必利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程度均大于喹硫平(t=2.69,P=0.008;t=2.08,P=0.021).结论 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不大;舒必利使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且对女性影响大.舒必利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均大于喹硫平.  相似文献   
163.
电力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电力中专生进行SCL-90量表测试,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13.8%中专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和抑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有抽烟行为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需引起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4.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缓释片(博乐欣)与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怡诺思)对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其因子分的影响有无差异。方法72例抑郁症患者被纳入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在基线期、第2、4、6、8周末对患者予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评估。结果博乐欣组对于体质量因子分的影响较怡诺思组早,在第2周末两者有差异(Z=3.16,P<0.01),其后两组无差异;博乐欣组对于认知因子分的影响比怡诺思组早,第6周末开始出现这种差异(Z=2.43,P<0.05),一直持续到用药的第8周末(Z=2.12,P<0.05);两药对于HAMA及其各因子分影响与怡诺思组无差异。结论博乐欣对患者总体抑郁症状具有稳定持续的疗效,且至少与怡诺思的疗效相一致,但对于体质量及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明显的患者博乐欣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Bel-2基因启动子rs2279115位点多态性与重度抑郁症(MDD)及其临床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就诊的MDD患者701例(MDD组)和725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的临床表型;采集外周血样本,提取DNA,利用TaqMan荧光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rs2279115位点进行分型。结果MD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rs227911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79115多态性基因型之间HAMD-17总分及抑郁情绪、全身症状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C基因型的MDD患者HAMD-17总分及抑郁情绪、全身症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携带C/A或A/A基因型的MDD患者。结论Bel-2基因启动子rs2279115位点可能与MDD临床症状群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6.
医患双方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患者与医务人员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不同态度。方法 应用有关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利的态度问卷 ,对 5 1名医务人员和 87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单项分比较中 ,患者组与医务人员组在强制服药、强制治疗、强迫参加病房活动、拒绝服药、自己决定出院、穿病员服、患者要求特殊治疗及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等项目上存在差异 (P <0 0 5 ) ;而在因子分比较中 ,两组在患者权拒绝治疗及决定治疗方案与出院这两项因子上存在不同看法 (P =0 0 0 0 )。结论 在对待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态度上 ,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 ,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调和。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 ,治疗 3个月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 (SF 36 )进行疗效、副反应和生存质量评估 ,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后 ,利培酮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 5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丙嗪组 (P <0 .0 5 ) ,且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显著。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病程。结论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生存质量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68.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探明,并缺乏客观实验室指标作为诊断依据,因而临床上相应的早期干预难以实施,治疗也只限于对症治疗。三部一会(2002)下发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 2010)》中已把抑郁症列为重点防治疾病。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9.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代谢方面的异常表现,即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对既往该方面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试图发现其间的临床特征及相互关系,为今后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0.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还是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6岁,离婚,汉族,无业。因“耳闻人语,猜疑被害,加重伴行为紊乱两天,总病程4个月”于2006年5月29日,第2次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