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2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386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466篇
口腔科学   245篇
临床医学   1679篇
内科学   670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3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74篇
综合类   2962篇
预防医学   1176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1140篇
  26篇
中国医学   1244篇
肿瘤学   17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急性应激模型(ASD)组和电针(EA)组,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min,中间间隔10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天后,电针刺激耳甲区,2/15Hz,0.5mA,30min/次,每日1次,持续3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ASD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P<0.01,P<0.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P<0.001)。与ASD组相比,EA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和前额叶中EA组BDNF、Syn-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增加(P<0.001)。水迷宫第一天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呈逐渐缩短且稳定的趋势(P<0.05),平均速度逐渐缩短(P<0.05)。第二天Control组小鼠停留目标象限时间大于对侧象限(P<0.01),ASD组无明显变化(P>0.05),EA组(P<0.001)。结论: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的认知损害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DNF蛋白表达、增加Syn-1含量,从而增强突触可塑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3.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前额叶、前扣带回、岛叶、丘脑、海马、伏隔核与杏仁核等功能活动;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单胺类、胆碱类与炎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改善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就近5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ASD)和电针组(EA),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 min,中间间隔10 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障碍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 d后,电针刺激耳甲区(1 mA,2/15 Hz, 30 min/次),1次/d,持续3 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模型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125.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囊性坏死。在某些诱因下可引起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进入动脉中层形成血肿。本病发病急骤 ,病情凶险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对病情观察及护理提出严格要求。我科 1995 - 0 1~ 2 0 0 0 - 0 9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 10例。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10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2例。年龄 3 5~ 68岁。其中 ,高血压病 7例 ,主动脉硬化 2例 ,马凡氏综合征 1例。 1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最高血压 3 8 5 / 2 1kPa ,最低为 2 2 /13 5kPa。 10例患者中 ,有 9例发病时以胸部为主要疼痛部位 ,并向…  相似文献   
126.
随着抗结核药的广泛应用 ,多重耐药菌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开发新药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 ,近 10年来 ,国内医药界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取得明显成效。现就该领域的研究综述如下。1 肺结核的中药治疗1.1 辨证论治 肺结核以虚证居多 ,尤以阴虚为主。李东岱等 [1]以抗痨散 (黄芪、百部、白芨、龟板、丹参、冬虫夏草、蜈蚣、牡蛎、玄参、百合、川贝母、五味子、紫河车 )为主分肺阴虚、阴虚火旺、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肺脾两虚、脾肾阳虚和肺肾阴虚九型 ,分别应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合…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为检测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SjAWA67)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通过SDS-PAGE和电渗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出67kDa分子抗原,并用该抗原包被酶标反应板微孔,进行ELISA检测。结果 SjAWA67的纯度已达到电泳纯和免疫纯,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血清的捡出率分别为100%和95%,与正常人血清、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患血清均未出现明显的交叉反应,44例血吸虫病患治疗后3、6和12个月后的阴转率分别达45.5%、75.0%和90,9%。结论 SjAWA67分子抗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和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8.
1 病例报告 患者 ,2 6岁 ,因初孕 37+ 2 周 ,呕吐及腹部胀痛不适 3h入院。自诉妊娠经过顺利 ,12h前在个体饮食摊就餐1次 ,3h前出现呕吐及腹部胀痛不适。入院检查 :T36 .4℃ ,P84次 /min ,R2 1次 /min ,BP16 / 11kPa ,痛苦面容 ,心、肺无异常 ,腹膨隆 ,剑突下压痛明显。臀位 ,胎心率 148次 /min。辅助检查 :尿常规 :尿糖 ++,酮体 ++。B超 :单活胎臀位 ,脐绕颈 1周 ,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入院后出现不规律宫缩 ,应用硫酸镁后抑制。入院第 2天 ,腹部胀痛加重不能平卧 ,未排便排气 ,肠鸣音较弱 ,给予胃肠减压及开塞露应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影响脑转移瘤综合治疗效果因素。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l989年 9月至 1997年 3月本院治疗 40例不同原发癌瘤脑转移瘤 ,就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病理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的中位生存期 9 1个月 ,1年生存率为2 0 0 % ( 8/40 )。 1年生存率先放疗后化疗组为 2 9 4% ( 5 /17) ,单纯放疗组为2 0 0 % ( 2 /10 )。先化疗后放疗和单纯化疗组均为零。结论 :不能手术的脑转移瘤以放疗加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Irpex laceratus A878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和13C-NMR、UV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广藿香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A878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和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撕裂耙齿菌内酯A(1)、撕裂耙齿菌内酯B(2)、细胞松弛素H(3)、细胞松弛素J(4)、18-甲氧基细胞松弛素J(5)、去乙酰基细胞松弛素H(6)、细胞松弛素J3(7)、拟茎点霉(口山)酮A(8)、狄瑟酚A(9)、桔青霉三酚A(10)、(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1)和1S,2R,4S-三羟基-对-薄荷烷(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吡喃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4、5和9对人神经癌SF-268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