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2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 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通常认为 ,HBs Ag、HBe Ag和 HBV- DNA阳性是 HBV感染和复制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前S1蛋白 ( Pre- S1蛋白 )作为 HBV血清学又一指标 ,逐渐表现出较高的临床意义 ,Pre- S1蛋白抗原和HBV的活动性复制及感染性有关 [1] 。笔者对 2 1 6例各型 HBV感染者血清 Pre- S1蛋白测定结果及其与HBV标志物、HBV- DNA的关系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血清 Pre- S1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2 1 6例均为 2 0 0 0年 1 2月~ 2 0 0 2年 1 2月我院肝科住院和门诊患者 ,男 1 68例 ,女 48例 …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起,我们对双环醇的降酶作用,停用以后的反跳问题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等进行了临床观察,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时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研究显示IETM发生率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型肝炎58%~100%,肝硬化79%~92%,慢性肝炎50%~58%,急性肝炎16%~43%”^[1,2]。内毒素作用肝脏后可引起多种损害,如肝病慢性化、肝脏纤维化、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由于肝脏可摄取血液中80%~90%的内毒素,而血中内毒素升高又反过来加重了肝脏的损伤。IETM对肝病的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积极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脐部贴敷剂结合透皮促进剂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鲎血细胞基质显色试验,将80例内毒素血症阳性的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脐部贴敷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3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内毒素、血浆氨、血清补体C3测定,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疗效比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毒素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值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中药脐部贴敷剂可显著地降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毒副作用,作为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一种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我院肝科自 1 998~ 2 0 0 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病人 37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住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7例 ,男 2 8例 ,女 9例 ,年龄 2 3~ 65岁 ,平均39岁。急性肝炎 6例 ,慢性肝炎重度 1 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2例 ,慢性重型肝炎 1 1例。淤胆型肝炎 3例 ,肝炎肝硬化 1例。血清总胆红素 ( TBil) 1 71~62 5μmol/L,平均 2 86.7μmol/L。对照组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2 0~ 62岁 ,平均 38岁 ,急性肝炎 5例 ,慢性肝炎重度 1 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2例 ,慢性重型… 相似文献
17.
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CD28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 ,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低下或形成免疫耐受以及TH1 TH2细胞失衡等密切相关。已知T细胞表面的CD2 8分子与其配体B7结合 ,在防止形成免疫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1〕;IL 12、IFN γ和IL 10等对TH1 TH2平衡有调节作用〔2 ,3〕。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双抗体夹心法 ,分别对 112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 8表达及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112例血清HBsAg阳性持续 6个月以上的HBV感染者 ,男 75例 ,女 37例 ,年龄 18~ 5 8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糖诱导下肝星形细胞(HSC)活化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HSC并进行形态学鉴定,选取60份样本,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阻断组各20份;对照组常规培养,高糖组在常规培养基础上加入葡萄糖(终浓度25 mol/L),阻断组在高糖组基础上加入p38MAPK阻断剂SB203580(终浓度40 mol/L)进行培养,培养120 h后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SABC)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样本的α-肌动蛋白(α-SMA)和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鉴定,培养后的HSC呈扁平状,胞体大,具有发育良好的应力纤维,胞浆内缺乏脂肪滴.SABC法原位检验结果显示:高糖组的α-SMA阳性信号强于对照组,而阻断组的α-SMA阳性信号则近似于对照组.3组HSC的α-SMA和p-p38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6,78.49,P均<0.01).其中,高糖组的α-SMA表达相对量为(34.61±4.07)%,高于对照组和阻断组的(23.90±6.02)%和(26.48±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和-5.37,P均<0.01);高糖组表达相对量高糖组为(22.79±3.80)%,对照组和阻断组分别为(8.13±4.95)%和(10.66±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1和-10.41,P均<0.01).结论 活化程度较高的HSC具有较高的p38MAPK信号强度,而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能够降低HSC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中医体质和HBV携带者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论述角度出发,阐述体质学对HBV感染的认识、完善HBV携带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并对今后HBV携带者的防治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