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索一种负压小、体积小、疗效好、成本低、护理及携带方便的负压引流器.方法 应用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和传统胶片引流/负压引流瓶/泵两种方法对78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结果 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具有操作方便、护理观察准确、伤口愈合快、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结论 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是简便、安全、有效、可行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82.
8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B-Thalas-semia (ThE)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Bushen Yisui (BSYS), its theoretical bas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E were treated with BSYS recipe (consisted of 11 Chinese herbal drugs as Dogwood fruit, Fleeceflower root, prepared Rehmannia root and turtle shell, etc.) orally taken, 3 times per day, 10 g/time, 3 months as one therapeutic course. Hemoglobin (Hb), red blood cell (RBC), reticulocyte (Ret) and hemoglobin F (HbF) were checked every month. At the same time, PAGE, PVR, PCR-SSCP, RT-PCR, DNA series analysis, mRNA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ystematic gene analysis in patient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treatment from aspects of gene mutation, gene expression and control-regulation. Results: All the blood criteria in patients after BSYS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clini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84.
在护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过程中发现,按常规护理方法无法满足患者的舒适需要,根据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患者术前害怕手术治疗;需插管导尿;清洁灌肠;术后行膀胱灌洗;疼痛、膀胱痉挛;制动;饮食、留置管道等不适,进行护理干预,改进护理措施,并针对性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85.
胸外伤患者因延迟出现血气胸,易被忽视,常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17~54岁,9例病例初诊入院时,体检及X线检查均未发现血气胸.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开玄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过程中,皮损部位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P物质(SP)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而探讨该方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开玄解毒法”(口服“开玄解毒方”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连续治疗3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每次刺络放血疗法后(共5次)采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皮损部位释放出的末梢血,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8、SP的含量,分别绘制每例患者治疗过程皮损部位TNF-α、IL-8、SP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了解“开玄解毒法”对斑块型银屑病皮损处TNF-α、IL-8、SP的干预作用。结果“开玄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5);治疗过程中皮损PASI评分、TNF-α与IL-8在皮损部位的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SP在皮损部位的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开玄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有效,可能与降低皮损处TNF-α与IL-8含量有关,但尚不能认为该法可以降低皮损部位SP的含量。  相似文献   
87.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和蛋白染料染色法,观察给药一次及连续给药3d后5,1,1.5,2,2.5h所取黄连解毒汤(HLJDT)含药血清对HUVEC增殖及粘附中性粒细胞(PMN)能力的影响,以探讨HLJDT含药血清制备的最佳取血时间点及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1)与对照血清相比,40%及20%浓度的含药血清HUVEC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而10%浓度时无明显抑制作用;(2)各点的HLJDT含药血清均有一定的抑制HUVEC-PMN粘附的作用,且与取血时间点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其抑制细胞粘附的最佳时间点为连续给药3d组的1.5h左右。结论:HLJDT含药血清能抑制HUVEC-PMN粘附,可能是HLJDT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丹参注射液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必须牢固地粘附在血管壁上,才能进一步穿过血管壁,继续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灶.本研究从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角度,研究活血化瘀药丹参注射液影响肿瘤转移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药物及TNF(10×105U/L)处理HUVEC24h后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研究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2.以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丹参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作用(以A值表示);3.用细胞ELISA法观察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1.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2.TNF处理HUVEC24h后,H-7402与HUVEC的粘附A值为0.167±0.012,与对照(0.035±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粘附A值分别为0.158±0.015、0.126±0.018、0.102±0.012、0.084±0.005、0.064±0.008,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抑制TNF导致的H-7402与HUVEC粘附增加;3.TNF处理HUVEC24h后,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A值为0.238±0.008,与对照(0.087±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A值分别为0.209±0.016、0.194±0.011、0.175±0.013、0.145±0.006、0.108±0.014,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下调TNF诱导的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升高.结论丹参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结构而抑制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这可能是丹参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受损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病率高,早期积极治疗可望逆转。我科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例诊断及时,经过早期综合治疗好转,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者剧增。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在社区家床科工作发现就诊的老年患者80%以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管理中,发现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或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或者对糖尿病不重视,或者家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