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42例,其中18例初治患者,24例复发难治患者。阿帕替尼口服剂量为250~850 mg,同时根据患者体能状态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剂量调整;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单药替吉奥、XELOX、SOX方案和经导管肝动脉及胃动脉化疗栓塞(TACE),采用 RECIST 11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NCI CTCAE 4.0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预后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2~6个),中位TACE次数为3次(1~3次);其中PR 3例、SD 22例和PD 17例,有效率(RR)为7.14%,疾病控制率(DCR)为59.52%;中位生存期(OS)为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个月。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是否行胃切除术、TACE、联合化疗和阿帕替尼不同初始剂量均与RR和DCR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PF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否联合化疗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阿帕替尼单药组较联合化疗组的OS差(HR=9.376,95%CI:2.178~40.361,P<0.05)。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高血压、乏力及腹泻,多为1~2级,发生率低,可耐受。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延长该部分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与视觉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7年4-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专科中心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87例,评估受试者的视觉功能(LogMAR视力)、静态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动态平衡功能[ “站起-走”(TUG)计时]以及认知(MMSE问卷)和抑郁状态(GDS-15问卷)。采用方差检验、回归线、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例受试者的Berg平衡量表分值为(50.0±2.8)分,TUG计时值为(12.1±3.5)s。Berg平衡量表分值和TUG计时主要与双眼视力、年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Berg平衡量表分值=62.27-4.37×双眼视力-0.12×年龄(F=23.87,P<0.001),TUG计时=-5.07+3.83×双眼视力+0.19×年龄(F=15.22,P<0.001)。不同性别间的Berg平衡量表分值(F=3.45,P=0.067)和TUG计时(F=3.88,P=0.05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视觉功能障碍的加重和年龄的增加,白内障老年患者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功能逐渐下降,年龄对平衡功能的影响程度低于视觉功能。视觉功能障碍主要以影响动态平衡功能从而引发跌倒事件,性别差异对平衡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统计2011-01—2013-12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1例。按AO分类标准:B型23例,C型18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1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10例。结果 4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90.2%。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合理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系统性压力管理措施。[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0名C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U护士在情绪衰竭维度、玩世不恭维度、成就感低落维度的评分分别为(14.03±3.80)分、(7.85±3.16)分、(25.15±3.73)分。职业倦怠情况评分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玩世不恭维度得分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5)。[结论]武汉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CCU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应采取系统性压力管理措施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建立无标准品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抗体滴度定量方法.方法 对血清抗体ELISA检测设置非特异、阴性对照、特异和总抗体检测组.显色早期的时间-吸光度数据经线性拟合的斜率即吸光度变化速度 ,分别记为ν0 、νC 、νS 、νT .基于底物过量时ν值与待测抗体浓度(C)呈直线关系 ,设计ν值函数计算待测样本与阴性对照样本的抗体浓度倍比.以鱼胶原蛋白免疫昆明小鼠的血清特异Ig G抗体检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函数C/CC = (ν-ν0 )/(νC -ν0 )可计算待测样本与阴性对照样本的特异抗体浓度倍比(滴度).结论 该动力学ELISA抗体滴度检测方法适用于无标准品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以影像学为标准,比较循环肿瘤DNA(ctDNA)与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 19-9)在局部晚期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所有患者经过2次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后,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CT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 19-9,并收集外周血标本。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外周血总DNA量、完整DNA量及甲基化DNA拷贝数。影像学RESIST1.1标准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结果以CT为参考标准,CEA评估治疗疗效的敏感性为54.17%,CA19-9评估治疗疗效的敏感性为6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ctDNA评估疗效的敏感性为47.92%,与C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ctDNA与CA 19-9的敏感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100)。结论 CEA、CA 19-9、ctDNA对评估疗效的敏感性为CA 19-9最强,ctDNA最弱。  相似文献   
37.
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木  苏晓莉  汪俊平  方成  胡宏耘  谢达昭 《安徽医药》2010,14(10):1194-1195
目的分析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后的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122例,142肢,其中男性80例,女性42例,分别应用于股骨,胫骨,肱骨及尺桡骨骨折。结果 142肢中有135肢骨折愈合,愈合率达95.07%。出现断板6肢,钉板松动1肢,断板的发生率4.23%。有5肢断板1肢钉板松动发生在肱骨骨折的病人肢体上;只有一肢断板发生在股骨骨折肢体的上。结论锁定接骨板适合大多数长管状骨骨折治疗,对胫骨骨折、尺骨和桡骨骨折、股骨骨折效果良好。但在治疗肱骨骨折特别是肱骨中段骨折肢体时,并非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38.
肖红  刘志坤  陈海鹏  吴竹涵  方成 《光明中医》2012,27(8):1553-155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骨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我院骨科协定处方膝痛宁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ACI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阿加曲班,两组均连续进行治疗7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因子水平及BI、CSS、NIHSS评分,并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NIHSS评分及血清copeptin、NT-proBNP、S-100B、CXCL16、TGF-β1、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辅助进行治疗,可有效稳定患者机体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脑组织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功能代偿期手术切除或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癌栓的疗效,以及TACE后选择性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肝功能Child.PughA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并门脉主支癌栓患者116例,并分为手术组(56例)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60例),其中TACE组治疗后肿瘤反应评价有效,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TACE+手术组。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手术组1例术中死亡(1/56,1.78%),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ACE组(16/56US7/60,P=0.010)。手术组、TACE组和TACE+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41、15.34、22.01个月,TACE+手术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手术组(P=0.040)。手术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7.27%、24.58%、5.67%;TACE组分别为53.91%、27.18%、6.34%:TACE+手术组分别为79.17%、45.83%、16.67%。多因素分析提示肝硬化、肿瘤位置是患者独立预后相关因素。结论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癌栓肝功能代偿良好可切除者,首治TACE后选择性肝切除术是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