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扩大直肠根治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方淋巴结转移率为54.3%,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9.4%,侧方淋巴结与癌肿肠壁浸润的深度及分化有关,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侧方淋巴结清除特别是在分化差及肿瘤肠壁浸润深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肛管癌行Miles术后的永久性人工肛门,传统上采用市售人工肛门橡皮袋蓄粪,其体积庞大佩带不便,且吻合不良导致粪汁渗漏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为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生理心理障碍,自1990年3月起对Miles手术的人工肛门采用自行研制的一次性人工肛门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人工肛门套的制作一次性人工肛门套呈袋状,系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吹制(附图)。A为具有“本身式”单向排气阀的排气管,排出袋内积气;B为4道高频焊缝,封闭袋口;C为粘合胶涂层,粘贴后可承受足够张力,耐浸溃而不渗漏;D为一层防粘纸,隔离粘胶涂层,使用时揭去;E为套口,使用时套住人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注射液替代抗生素在胃次全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6年5月至1989年5月,三年共收治胃及十二指肠手术病例392例,胃和十二指肠良性病变72例,其中30例不用西药抗菌素药物,单纯采用中草药鱼腥草肌肉注射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顺铂血药浓度,对10例胃肠癌腹膜后转移患者经腹股沟淋巴结灌注顺铂的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总铂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式为二室模型。经淋巴结途径给药后血浆总铂浓度迅速升高,在15~20min之内达到峰值,随即缓慢消除下降。血浆分布半衰期(T12α)为0485h,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44h,提示从腹股沟淋巴结途径给药肿瘤组织可较多摄取顺铂。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病。本文就1975~1979年收治的184例甲状腺腺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38例,女146例,男女之比为1∶3.8,年龄最小15岁,最大79岁,其中21~50岁占82.06%。症状与体征: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多数病人系偶然发现肿块,少数病人颈部有压迫感,吞嚥时不适感或疼痛,声音嘶哑,个别病人有心悸、心慌、多汗等。颈前区触及肿块,单个或多发结节,肿块多局限,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质地多中等,直径0.5至12厘米。本组中40例行同位素碘~(131)扫描,其中冷结节30例,凉结节3例,温结节7例。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舌象与病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癌是国内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省是胃癌高发区。为了探求胃癌舌象的表现,探索其规律性,从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我们对168例胃癌患者及200名健康人群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指术后3d仍无肛门排气,但有腹胀、腹痛、肠蠕动消失或微弱者。常规的治疗一般仅为肌注抗胆碱药物,如新斯的明等。因无排气,无法口服药物。我们采用针刺加药物的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05例,男性68例,女性37例,胃癌手术43例,直肠癌手术38例,胆道手术11例,阑尾手术9例,卵巢癌根治术2例,子宫肌瘤手术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1岁,平均48.7岁。本组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药物组34例。第二组:针刺组33例。第三组:治疗组即针刺加药物组38例。2 治疗方法2.1 药物组:肌…  相似文献   
18.
晚期恶性肿瘤淋巴管内灌注多联抗癌药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淋巴管内灌注多联抗癌药物治疗晚期或复发转移恶性肿瘤31例,其中恶性淋巴瘤8例,胃癌8例,卵巢癌8例,直肠肛管癌4例,其他癌3例,除1例纵膈恶性淋巴瘤外,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从30~67岁,平均年龄48.8岁,每次灌注剂量,胃癌、直肠癌、卵巢癌用甲氨喋啶150mg+5-Fu2000mg+环磷酰胺1200mg;恶性淋巴瘤用环磷酰胺1600mg+甲氨喋啶150mg。治疗结果12例取得完全或部份缓解,总的有效率为38.7%,对恶性淋巴瘤和卵巢癌疗效较好,认为淋巴管内灌注抗癌药物能提高一些肿瘤的切除率和治愈率,化疗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对39例大肠癌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NDPK/nm23产物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56.41%(22/39)呈阳性染色,其中高分化腺癌70.00%(14/20)阳性,中分化腺癌50.00%(5/10)阳性,低分化腺癌33.33%(3/9)阳性,但相互间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意义。高分化腺癌伴和不伴肠周淋巴结转移者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0%(5/5)和60.00%(9/15),中分化腺癌中分别为60.00%(3/5)和40.00%(2/5),低分化腺癌中分别为50.00%(3/6)和0,其间统计处理无显著意义。作者认为nm23基因在不同的肿瘤中可能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其产物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肠周淋巴结是否受累似不影响NDPK/nm23产物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区清扫的范围。方法术前、术中判断临床无淋巴结肿大(CNO),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及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治疗组,两组随后均行甲状腺癌根治+VI、IV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再对两组淋巴结清除个数、前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情况分析。结果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获得的淋巴结个数增加,两者相比P=0.004;对VI区淋巴结定位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3.75%,IV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25%,两者相比P=0.744。结论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更彻底;选择性VI区与IV区淋巴结清扫具有相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