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乳腺MR资料,通过分析MR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病变进行联合评价。结果 69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76个病灶)呈肿块样强化病变,其中Luminal A型乳腺癌8例(11个病灶),Luminal B型乳腺癌35例(44个病灶),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9例(11个病灶),三阴性乳腺癌10例(10个病灶)。肿块样强化病变中,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0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形态表现为圆形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40.00% vs 10.61%,χ2=6.390,P=0.033);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边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2,P=0.00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边缘清晰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60.00% vs 10.61%,χ2=14.942,P=0.001);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TIC类型及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表现上有一定区别,可能有助于区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但目前尚不能依据MR表现乳腺癌分子亚型直接预测。  相似文献   
32.
柿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柿叶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f.)的叶。临床报道用于止血、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前报曾介绍从广西产柿叶所含酚酸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琥珀酸、茛菪亭等8种结晶性成分。现继续报告从该酚酸性部位中,又分离得到2种有机酸成分,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及原儿茶酸。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大明汤联合多奈哌齐对老年性痴呆患者(AD)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A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明汤治疗,每剂煎药200 m 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痴呆程度量表(CDR)以及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后; 2组患者MMSE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R、ADL、ADAS-co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MMS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R、ADL、ADAS-co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Hcy、U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 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668,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改善好于对照组。结论:大明汤联合多奈哌齐对治疗轻中度AD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比分析水-脂分离技术(Dixon技术)与频率选择饱和法(FS)在头颈部增强MRI中的脂肪抑制效果。方法 对接受头颈部增强MR检查的49例患者行Dixon和FS脂肪抑制T1WI。由2名放射科医师评价其脂肪抑制效果,计算并比较2种图像间CNR和磁场中心层面(小脑、延髓)、偏离磁场中心层面(颞叶、咬肌、锁骨)的SNR。结果 49例患者的Dixon图像中,2名医师分别记录了14处和17处脂肪抑制效果不佳的区域,一致性好(Kappa=0.858,P<0.001);FS图像中分别记录192处和175处脂肪抑制效果不佳区域,一致性好(Kappa=0.890,P<0.001)。在磁场中心层面,Dixon图像噪声小于FS图像(P<0.001),小脑SNR、延髓SNR及CNR优于FS组(P均<0.05)。在偏离磁场中心层面,Dixon图像噪声小于FS图像(P=0.010),咬肌SNR优于FS图像(P=0.010),锁骨SNR小于FS图像(P<0.001);2种图像颞叶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头颈部增强MRI,应用Dixon技术较FS能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脂肪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判别分析研究MELD评分与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辨证为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包括四证以上)患者间的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2,P=0.000);MELD评分按照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的顺序逐渐递增。MELD评分<6分、6~10分和>10分判别患者的中医证候是单证、两证、三证或四证相兼的符合率分别为48.3%、65.1%和94.3%。结论:MELD评分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的MELD评分越高,患者的中医证候越复杂;当MELD评分>10分时,患者多为复合证。  相似文献   
3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分水岭梗塞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洁 《海南医学》2009,20(9):42-4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脑分水岭梗塞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脑分水岭梗塞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静滴参麦注射液,西药组常规使用西药。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NIHSS评分第7、14、90天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分别降低2.26、5.02、7.6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76%,西药组有效率为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脑分水岭梗塞对其生存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文洁 《大家健康》2010,(7):16-17
据统计,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患有子宫肌瘤。因许多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每年一次的妇科体检总会有部分妇女意外发现自己患有子宫肌瘤。随着晚婚晚育人口的增多,越来越多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面临着子宫肌瘤与生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文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7):884-884
收集从1991年8月~2001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由病理复查的绝经后阴道出血10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55岁,绝经年龄40~56岁,平均49岁,从绝经到初次阴道出血的间隔时间为1~30年,平均8.7年,就诊前出血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4年,均除外尿道及肛门出血。1.2临床表现:血性白带19例,接触性出血12例,阴道出血72例。1.3诊断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辅以盆腔B超,阴道分泌物涂片,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颈管刮片、宫颈息肉摘除、宫颈组织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及妇科手术证实,均送病理检查。2结果2.1病变分类:103例中…  相似文献   
40.
为了更好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我们将常规的横断面扫描改为颅底位冠状面扫描,它能更清晰的显示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的冠状面结构,使多数窦腔影像显示在同一层面上,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方便。材料和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本院行副鼻窦CT扫描共42例,其中20例病人行颅底位冠状面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