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研究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毒物D-氨基半乳糖胺盐酸盐(D-Galn)急性肝损伤模型,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支链氨基酸对肝损伤动物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1.支链氨基酸高、低剂量组均对小鼠D-Galn肝损伤ALT及AST增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P<0.05),支链氨基酸+乙肝宁联合用药组比单纯用乙肝宁组降酶作用更强(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支链氨基酸对D-Galn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改善56.4%,低剂量组改善52%,乙肝宁+氨基酸混合用药组改善更明显为71.6%.2.支链氨基酸高剂量组对大鼠CCl4肝损伤ALT、AST活性增加及胆红素含量增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支链氨基酸对CCl4肝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改善27%,乙肝宁+氨基酸混合用药组改善28.2%.结论:支链氨基酸对小鼠D-Galn肝损伤及大鼠CCl4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癌首次切除活检后,再次切除前评估残留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38例切除活检后乳腺癌患者,来我院再次手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根据再次手术后病理分为有残留组及无残留组,比较两组临床和病理资料、MRI影像特征及BI-RADS分类的差异。结果 再次手术后病理证实15例乳腺癌有残留,23例患者无残留。两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侧乳腺是否异常、病理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手术方式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残腔边缘结节性强化、叶段样、导管样非肿块强化或距离残腔≥5mm结节状强化,提示乳腺癌残留。残留组TIC曲线更多表现为Ⅱ型或Ⅲ型,BI-RADS分类多表现为4及5类。MRI BI-RADS分类对乳腺癌残留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86.96%、80.00%、86.96%、80.00%。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有利于乳腺癌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评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施行“低位领”式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满意度、颈肩部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53±4.26)ml]少于对照组[(58.75±6.31)ml],手术时间[(118.79±10.53)min]与住院时间[(6.35±1.03)d]短于对照组[(146.35±12.69)min、(9.42±1.69)d],切口满意度[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评分[(3.56±0.48)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46±4.3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63±5.20)分]低于对照组[(5.23±0.79)分、(47.53±6.36)分、(48.56±6.48)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  相似文献   
24.
文洁  朱建梅  李婕  袁广明  向飞军 《中成药》2011,33(6):934-937
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和防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效作用.方法 建立卵蛋白致大鼠及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并观察玉屏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改善作用;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测定IgE效价,并观察药物对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1.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连续用药7 d,大鼠IgE抗体水平降低,抗血清样本呈阴性;连续用药14 d,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过敏鼻炎症状,与模型组比较P<0.01.2.对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玉屏风颗粒组症状好转率>80%;玉屏风颗粒治疗组鼻黏膜的嗜酸细胞增多,鼻黏膜溃疡、腺体增生以及充血水肿等病理学改变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大鼠和豚鼠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乳腺含黏液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02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乳腺含黏液肿瘤25例共26个病灶的术前MRI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比较良、恶性组的临床及MRI表现差异性。结果:25例患者共26个病灶纳入研究,良性肿瘤10例共10个病灶,恶性肿瘤15例共16个病灶。恶性组发病年龄高于良性组(P<0.01);病变的边缘多不规则,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肿块大小、形态、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出现由周围向中央填充式渐进性强化,而良性组未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T2WI上的低信号分隔纤细并在增强后图像显示不清(31.25%,5/16),良性组T2WI上的低信号分隔增强后显示清晰(30.00%,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含黏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良性肿瘤大,边缘多不规则,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出现由周围向中央填充渐进性强化方式,T2WI序列的低信号分隔于增强后显示不清为较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gia,IL)的诊断、营养干预及预后.方法 对确诊为IL的5例患儿(原发性4例,继发性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比较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营养支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例原发性lL患儿经过3~4周高蛋白、限制长链三酰甘油及补充中链三酰甘油的饮食干预,并辅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例5经手术去除原发病后,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 IL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饮食干预及肠外营养支持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很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胸腔镜一孔法切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多汗症,总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46例多汗症患者在全麻双腔插管下通过胸腔镜一孔法行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方法采用电凝毁损胸2交感神经节。结果术后多汗症状全部消失,11例(39.5%)病人出现上肢以外的代偿性多汗,但基本可以忍受,不影响生活,不需进一步治疗。全组无复发病例,无手术死亡,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是当今外科治疗手汗症的金标准,单一孔切口更加符合现代美容要求,创伤性更小,其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肺癌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技术的进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中的基因调控、诱导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肺癌中,lncRNA通过相应的靶基因起到致癌或抑癌的作用。因此,本文对lncRN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ELISA用于人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检测狂犬疫苗免疫后的人血清中和抗体,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很多种方法。七十年代以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具有快速、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等优点而得到较快发展。本文报告利用ELISA间接法检测狂犬疫苗免疫后人血清抗体的实验结果,并证明了ELISA效价与传统的小鼠中和试验保护指数有良好的一致性。 材料和方法 抗原:狂犬固定毒CVS毒株,经兔脑传代,取发病濒死兔脑经低速及超速离心,再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的狂犬病毒抗原。用于ELISA微孔板包被;抗原最适浓度经棋盘格式测定10μg/ml。  相似文献   
30.
复方黄芪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方黄芪提取物(ERAC)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胆红素的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ERAC对肝损伤引起的ALT和AST活性增加以及胆红素增高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ERAC对肝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有改善作用。结论: ERAC能减轻D-Galn和CCl4所引起的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