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1篇
  9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miRNA-146b表达在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S-FNAB)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US-FNAB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RT-PCR技术检测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miRNA-146b的表达,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t检验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TCmiRNA-146b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miRNA-146b表达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0例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病理证实PTC伴淋巴结转移10例,PTC不伴淋巴结转移1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10例.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伴淋巴结转移PTC与无淋巴结转移PTC miRNA-146b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7,t=2.431,P=0.026).ROC曲线显示,miRNA-146b表达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及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分别为1.295、3.020,敏感度分别为80%、80%,特异度分别为80%、90%.结论 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miRNA-146b表达能有效鉴别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并对PTC伴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使用益气活血类方剂干预的用药规律,预测核心药物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使用益气活血类方有效干预的文献,对方中使用的药物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分析,依据关联规则选取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核心药物,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纳入232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177首,包含中药119味,累计使用频次1903,以黄芪为首的高频药物28味,所有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6种,药味总频次191,归经总频次292。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支持度较高的中药组合,其中支持度与置信度最高的二联药物组合为“黄芪-川芎”,三联药物组合为“黄芪-川芎-地龙”。网络药理学分析收集黄芪、川芎、地龙的活性成分30个;筛选“黄芪-川芎”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91个,“黄芪...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并促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胃癌BGC-823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姜黄素处理组四组,姜黄素浓度分别为0mg/L5,mg/L1,0mg/L,20mg/L。姜黄素处理24h后,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PCR检测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増殖,呈现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姜黄素能有效诱导细胞的凋亡,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20mg/L姜黄素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为48.3%;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姜黄素处理使人胃癌BGC-823细胞中Bax表达水平上调,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细胞中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受姜黄素诱导而增高。结论:姜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凋亡,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激活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而活化Caspase-3的信号通路有关。该研究为深入探讨姜黄素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利用无菌接管机简化洗涤红细胞制备程序,缩短制备时间。方法洗涤红细胞60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袋,用无菌接管法进行制备;对照组30袋,用四联袋法进行制备,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无菌接管法与四联袋法制备出的洗涤红细胞质量对比,红细胞回收率有所提高(P〈0.05),白细胞清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使用无菌接管术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方法优于四联袋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寻SARS-CoV-2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M protein)引起的免疫特征,尤其是其引发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纯化的SARS-CoV-2全长M蛋白,并经皮下途径3次(第1、14和2...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77.
背景:血管支架置入后靶血管部位易发生炎症反应。 目的:利用siRNA技术抑制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观察其对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采用RT-PCR测定脂多糖刺激EA.HY926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 mRNA的时间梯度与浓度梯度,针对白细胞介素6构建短发卡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sil-1.1-白细胞介素6,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EA.HY926,抑制其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 结果与结论:pGensil-1.1-白细胞介素6转染EA.HY926细胞后,脂多糖刺激下EA.HY926细胞表达的白细胞介素6 mRNA及蛋白明显减少。共培养模型中,转染pGensil-1.1-白细胞介素6的EA.HY926细胞作用下,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结晶紫染色显示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迁移数量减少。说明siRNA技术可抑制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并通过降低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减弱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的关键因素.随着对HPV及其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新型HPV预防性疫苗已在多个国家上市,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此文对HPV及HPV疫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天然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资源、种类丰富且具有多种药效如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抑菌、心脏保护、预防肥胖与糖尿病等多种药效作用。目前,植物多酚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利用纳米、微胶囊等技术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产生较好的生物学效应。以植物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Phenol-Explorer等数据库挖掘,结合文献研究,综述其在植物中的分布、种类、生物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植物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及植物多酚新资源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丝穗金粟兰根中的一个新倍半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丝穗金粟兰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和RP-18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丝穗金粟兰根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化合物:chloranthatone(1),atractylenolactam(2),chloranthalactone C(3),atractylenolid Ⅲ(4)和shizuka-acoradien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吉马烷型倍半萜,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