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1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94.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腹痛(100%),其他主要症状为腹胀(77.3%)、腹泻(59.1%)、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22.7%)、口腔炎或口腔真菌感染(18.2%)、纳差(72.7%)、乏力(68.2%)、不明原因发热(31.8%)、体质量减轻(40.9%)等,2例(9.0%)面部出现米糠样皮疹。胃镜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结肠黏膜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充血水肿、糜烂或浅表溃疡等。[结论]AIDS以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比较多见,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消化内科医师要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诊早治,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5.
96.
超声造影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胰腺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灌注特征,比较超声造影及其他方法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临床或超声、CT疑诊胰腺占位性病变行实时灰阶谐波造影(CEUS),其中经手术或临床资料、随访证实并明确诊断的72例胰腺占位性病变为重点研究对象。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 Vue,观察良性病变、恶性病变、非肿瘤区域胰腺实质CEUS的增强时相和模式。结果 最终确诊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54例,正常胰腺实质72例,三组间增强时相有差异。恶性病变造影开始增强时间晚于胰腺实质,开始减退时间早于胰腺实质,渡越时间短于胰腺实质及良性病变。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各时相无明显差异。造影剂增强模式恶性病变多为肿瘤周边增强、内部有不规则无增强区;良性病变多呈均匀整体增强。本组良恶性病变CEUS、增强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63/72例)、81.8%(54/66例)、95.1%(39/41例),均与常规超声的56.9%(41/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能够提供更多的血流灌注特征,为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诊断率与增强CT相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增强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肝复杂背景下不典型肝血管瘤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造影剂SonoVue及CnT1造影成像技术对352例肝占位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39例49灶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全部病例经增强CT、MRI、肝血池显像或穿刺活检等确诊。结果 49个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病灶呈周边细环伴小结节状增强并呈向心性填充(26灶);模式Ⅱ,呈粗环状增强并向心性填充(15灶);模式Ⅲ,呈轻度缓慢增强或无增强(6灶);模式Ⅳ,呈不规则整体增强(2灶)。本组有8个灶延迟期可见轻度退出,其中6个灶为模式Ⅱ,2个灶为模式Ⅳ。本组病灶造影前仅2个灶(4.0%)被诊断为血管瘤,超声造影后35个灶(71.4%)被确诊为血管瘤。未能诊断为血管瘤的病灶中≤3cm者占78.6%(11/14)。结论 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血管瘤超声造影后根据其典型增强模式,多数可作出明确的诊断或排除恶性;但对延迟期有轻度退出者需结合增强CT或穿刺活检等其他检查以除外恶性。 相似文献
98.
超声造影评价肝恶性肿瘤射频治疗疗效--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超声(CEUS)对判断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肝恶性肿瘤共71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EUS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44例59个病灶、转移癌9例12个病灶。全部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团注法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超声仪为Technos DU8并使用CnTI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结果CEUS观察71个病灶中,54个(76.1%)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3个(18.3%)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4个(5.6%)病灶判断不清。最终诊断依据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穿刺活检、3个月以上随访进行综合判断。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1.5%(65/71),增强CT为93.9%(62/66),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为67.6%(48/71)。CEUS与增强CT在评价肿瘤复发或残留方面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射频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可成为肝癌局部治疗随访的重要手段,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复发率较高的肝肿瘤 (>3.5cm)的治疗方案 ,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3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5 8例 ,计 14 1例 16 2个肿瘤 ,大小为 3.6~ 7.7(4 .79± 0 .96 )cm。【结果】16 2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712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90 .1% (14 6 /16 2灶 ) ,随访 3~ 38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1.0 % (34/16 2灶 ) ,其中肝转移癌高于原发癌 (P <0 .0 5 ) ;2 6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9次再次治疗 ,其中 18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严重并发症为 4 .9% (7/14 1例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本计算方案的制定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 3.5cm以上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案可显著提高肝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0.
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对肝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对射频消融治疗直径 >3 .5cm肝肿瘤的方案 ,评价对大肿瘤的消融灭活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 .0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1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42例 ,计 113例 12 4个肿瘤 ,大小为 3 .6~ 7.0cm ,平均 ( 4 .75± 0 .92 )cm。结果12 4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5 5 4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87.9% ( 10 9/12 4灶 ) ;随访 3~ 2 7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4.2 % ( 3 0 /12 4灶 ) ,预测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 17.3个月。 2 5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 8次再次治疗 ,其中 17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并发症 7例 ( 6.2 %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治疗较大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显著提高肝大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证实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