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调控sFRP 1、sFRP5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修饰分子机制,以期指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标本株HBV并对其进行培养,提取DNA,纯化后分别进行甲基化特异性PCR和硫化测序PCR,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株sFRP1、sFRP5基因的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程度比HepG2细胞株高,经DAC处理的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株的sFRP1、sFRP5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有部分回落且呈药物剂量依赖。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对sFRP1、sFRP5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起到诱导作用;DAC可逆转HBV X蛋白所诱导的sFR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且呈剂量依赖;进行sFRP1基因扩增时,HBx组的甲基化程度比GFP组高。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诱导相关的甲基化转移酶以及甲基化CpG粘附蛋白而富集于sFRP1基因和sFRP5基因的启动子区,从而促进基因CpG岛的甲基化,并且还可以诱导组蛋白的脱乙酰化,最终导致sFRP1基因和sFRP5基因的表达下调或沉默。  相似文献   
72.
73.
健脾活血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每日白酒灌胃连续5天,复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药干预组予健脾活血方灌胃.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健脾活血方显著降低大鼠肝脏/体重比,降低血清ALT、AST和肝组织γ-GT活性,减少肝组织TG含量,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细胞的脂肪性病理改变.结论:健脾活血方干预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CCl4模型组(14只)、一贯煎组(14只)。模型组和一贯煎组大鼠按0.3ml/100g的剂量每周2次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共9次,正常组大鼠注射相应体积的橄榄油。一贯煎组大鼠造模同时灌胃一贯煎药液,1次/d,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同体积蒸馏水。首次造模48h后,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至造模结束后,3%戊巴比妥麻醉,腹主动脉采血,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和脂滴沉积情况。结果:首次造模48h后,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一贯煎干预后,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γ-GT活性和TBil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肿大,胞质松散,表现为大泡型脂肪变性,呈现局灶性,病灶间可见少量正常肝组织;油红0染色可见大量脂滴;大鼠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和TG含量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血清ALT、AST、γ-GT活性明显降低(P〈0.05),TBil含量有所减低(P〉0.05);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肝组织脂滴含量减少;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TG含量降低(P〈0.05)。结论:一贯煎对大鼠CCl4急性肝损伤有防护作用,可改善CCl4诱导盼大鼠脂肪肝,其机制为降低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5.
线粒体损伤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均能激活细胞水平的炎症通路,加速肝脏纤维化的进展。众多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某些亚细胞器功能的损伤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尤其是肝脏发生脂肪性变,这也是线粒体功能障碍基本病理改变之一。维护线粒体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是抑制肝细胞死亡和治疗急慢性肝病最新的潜在治疗策略。本文重点就目前在脂肪性肝病研究领域有关线粒体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贴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1∶1比例分成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贴联合常规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护肝、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护肝、对症)治疗,治疗期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HBV-DNA定量、HBs Ag定量、CLDQ慢性肝病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治疗后ALT及AST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第4周治疗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1),第8周治疗组ALT和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HBV-DNA治疗后显著下降(P 0. 01),第4周和第12周治疗组HBV-DNA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治疗后HBs Ag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 0. 05);治疗组治疗后CLDQ慢性肝病量表中腹部症状、乏力、系统症状和焦虑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1),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疏肝健脾贴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候,改善肝功能及提高HBV-DNA及HBs Ag下降速度,改善临床症候及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7.
1病例患者男性,61岁,2004年12月2日因“反复乏力、下肢水肿5年余,加重2周伴心慌”入院。患者有近40年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60g/d)。1998年因工伤住院,B超示肝脏慢性损伤。199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乏力且活动后加重,伴下肢浮肿。2000年皮肤巩膜出现黄染,B超示肝脏慢性损伤,脾肿大。2002年9月因昏迷、大小便失禁入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CT示肝硬化、脾大、腹水。此后病情时常反复,有明显低钾血症,长期服用氯化钾缓释片仍难以纠正。2004年11月20日少量饮酒后出现乏力加重伴心慌、四肢颤抖,11月30日出现大便失禁及谵妄。血氨40μmol/L,门诊予降血…  相似文献   
78.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73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资料,与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相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证候特点与肝硬化组患者的证候特点较为相似,提示二者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根据临床诊断发现: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硬化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脾血瘀证为主;而糖尿病组则以阴虚证为主,其中包括肾阴亏虚及气阴两虚证。结论: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以肝郁脾虚、瘀阻肝络为主证,2型糖尿病以阴虚为主证。  相似文献   
79.
美国肝脏病学会第 5 1届年会于 2 0 0 0年 10月 2 7日至 31日在美国得克萨斯的达拉斯 (Dallas ,Texas)举行。本文将会议报告的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据估计 ,全球约有 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大多数感染者迅速清除了病毒的感染 ,但部分感染者则变为持续携带者 ,而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急性HBV感染的早期识别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研究这些早期反应 ,Robert等在 2只黑猩猩上作了研究 ,使用静脉注射的方法使黑猩猩感染乙型肝炎 ,1只注射人…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