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5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853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421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0篇
  7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9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引起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HCV的感染还引起肝脏脂肪变、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等,但是,这些病变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为了阐明慢性HCV感染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了在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必须采取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酵母双杂交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酵母单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慢性HCV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的重要创新知识源泉。由此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技术,不仅是以这些技术及其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而且为这些技术的研究结果分析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技术平台,这就是生物信息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和重要应用前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在成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的领导下,经过4a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这些研究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并且应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慢性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取得了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例如他们率先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证实HCV核心蛋白与载脂蛋白AⅠ、AⅡ的结合,从而发现了慢性HCV感染发生脂肪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此为基础,对于HCV感染者发生肝脏脂肪变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这是国内对于慢性HCV感染肝脏脂肪变的首次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系列研究。除此之外,他们还克隆了一系列与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有关的未知功能的新基因。本期中发表的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6(HCBP6)基因的研究即为其中之一,他们不仅是这一新基因的发现者,而且在这一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的研究领域中做出了创造性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HCBP6基因的研究结果只是他们研究结果的一部分,在这一期的焦点论坛中,成军教授和他的学生、助手们对于所建立的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相信这些内容对于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这些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大有裨益。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这些综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创新知识源泉。小仅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且在其他的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基因2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2(NS5A-TP2)的基因作克隆化研究。方法:依据我室构建的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结果,利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新基因NS5-ATP2的编码序列,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克隆化研究。结果:NS5A-TP2基因编码区为615核苷酸(nt),编码产物为204氨基酸残基(aa)。经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和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数据库(SwissProt)同源序列的搜寻,与已知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之间没有显著同源性,说明我们克隆的NS5A-TP2基因属于未知功能新基因。结论:发现了HCV NS5A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这一发现,为研究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成军  张玲霞 《传染病信息》2000,13(4):186-188,16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于2000年9月11日~15日在西安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1600余篇,经审定录取900余篇。大会到会人数为1100余人,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大会交流了近两年来关于病毒性肝炎和肝病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就代表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学术讨论。会议期间,对《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994.
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军  钱海鑫 《江苏医药》1989,15(10):559-561
1979年Spigos首倡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保留部分脾脏功能,避免脾切术后的凶险感染;并发症少于全脾栓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一、栓塞方法按Seldinger操作法,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或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进入牌动脉(SA),作SA造影观察脾脏大小,脾、胰动脉走向和形态;注入2×2mm~2Gelfoam20~40块,栓塞1/3~2/3脾脏。Gel-foam碎块预先浸于100万u青霉素 80mg庆大霉素100ml生理盐水中(儿童5万u青霉素 12mg庆大霉素)。栓塞剂除用Gelfoam外,还有无水乙醇、葡萄糖、硅橡胶球,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995.
996.
对相对残差法在回归分析中的误差传递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相关模型,提出了回归与相关系数假设检验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综合评价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用药的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医院集中监测的形式,2014年9月-2015年5月呼吸内科和普胸外科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患者为研究队列,观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ADR/ADE发生率为0.17%。结论:对痰热清注射液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弥补了药品上市前评价的不足,对真实世界用药过程中导致ADR/ADE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RNAi沉默p38MAPK基因表达对光激发TαPc Zn诱导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干扰的机制。方法运用siRNA靶向干扰p38MAPK基因,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内p38MAPK的干扰效率,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IF、Bcl-2、Cyto-c及Caspase-3的表达,JC-I染色检测沉默p38MAPK基因对ΔΨm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作用下siRNA-p38MAPK转染组中p38MAPK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1)。在光激发下,TαPc Zn明显诱导Lovo凋亡,ΔΨm降低,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的AIF、Cyto-c增加,Bcl-2表达减少,同时caspase-3发生断裂激活。而在siRNA沉默p38MAPK后,光激发TαPc Zn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弱,ΔΨm有所增加,细胞质中AIF、Cyto-c释放减少,caspase-3激活减弱,Bcl-2表达增加。结论光激发TαPc Zn作用下,沉默p38MAPK基因可明显干扰线粒体途径,进而减弱光激发TαPc Zn所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髋部大手术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给予口服益气通脉汤,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周期2周,对比两组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前静脉血栓1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9.04%;对照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4.28%;两组在DVT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具有预防老年患者髋部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益气通脉方减少了术后出血,为益气活血利水法有效预防DVT提供了临床依据,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