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去卵巢脂质代谢紊乱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雌二醇(E2)及雌激素受体(ER)α、ERβ表达的影响,对大鼠肝脏中雌激素相关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电针调节雌激素水平进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提供依据。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各11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电针组选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肝俞、丰隆(双侧)治疗。治疗结束后,对肝脏组织进行HE和油红O染色分析;ELISA检测血清E2含量以及肝脏ERα、ERβ表达水平;运用DAVID数据库对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对雌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结构破坏和脂肪堆积,血清E2含量减少(P<0.05),肝脏ERα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肝组织结构破坏和脂肪堆积程度降低;电针组E2含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ERα、ER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在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均有...  相似文献   
12.
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法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与单纯三阶梯镇痛比较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有关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11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三阶梯镇痛相比,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在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疗效更佳[RR=1.21,95%CI(1.15,1.28),P<0.00001],在镇痛起效时间方面起效更快[SMD=﹣0.83,95%CI(﹣1.06,﹣0.60),P<0.00001],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更有优势[SMD=0.64,95%CI(0.41,0.87),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46,95%CI(0.31,0.67),P<0.0001]。结论从现有临床证据看,针刺联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三阶梯镇痛治疗,但受目前文献质量的影响,应谨慎看待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大椎对脑缺血模型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对神经功能再生的影响机制,为临床针刺百会、大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五个大组,每组30只大鼠。各组又随机平均分为术后3 d、7 d、21 d 3个不同时段亚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主穴后,接G6805-2型电针仪,每天1次,每次30 min。针刺组予针刺干预,不接电针,每5 min行针1次,每天1次,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行电针及传统针刺方法,每天1次。模型组术后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使实验大鼠大脑中动脉暴露,不予栓线。各组大鼠在造模后3 d、7 d、21 d 3个不同时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周围组织GAP-4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间段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各时间段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7天和第21天,与电针组、传统针刺组比较,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模型组脑组织GAP-43蛋白的免疫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大鼠相应区域GAP-43免疫活性较模型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21天,与电针组、传统针刺组比较,电针结合传统针刺大鼠GAP-43免疫活性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百会、大椎能促进各时间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内GAP-43表达,改善脑血管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稽留流产且既往无流产史的患者70例为稽留流产组;稽留流产且既往有2次以上稽留流产史的患者50例为复发性流产组;选择同期行人流术且既往无流产史的患者60例为正常早孕组。对3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稽留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流产组与稽留流产组及正常早孕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蛋白C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存在血栓形成倾向,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检测可预测其血栓形成事件的可能性,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经络理论特点的研究,探讨经络理论在健康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通过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探讨经络应用于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如何构建新型健康管理体系。观点将经络理论运用于健康管理中,可将其优势互补,构造出新型的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针刺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经文中记载的关元、曲骨、行间等穴对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机理。方法用消痔灵注射液制备出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经针刺治疗20d,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2的含量。结果针刺组较药物组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IL-2、TNF-α水平(P〈0.05)。结论针刺关元、曲骨、行间等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其机理可能在于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8.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PROs)在临床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医学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测评方法及内容等方面总结了PROs中风量表在中风病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介绍了中风病中医PROs量表的研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今后PROs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在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对放射野的皮肤造成损伤,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放疗计划的顺利实施,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009 - 10-2011 - 03,我们运用沙榆油防治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56例,并与常规宣教治疗4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惠建荣 《陕西中医》2011,32(5):593-593,619
总结裴建主任医师治疗顽固性失眠多年的学术经验,提出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应严格谨守病机、辩证选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