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癫痫多为内外合因所致,故独辟蹊径,强调肝、肺相结合,"调肺平肝"论治小儿癫痫,并配合食物疗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与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顽固性便秘的主要病机为肠道郁热津枯,并据此提出"从血分论治"的治疗思路,以凉血清热,活血润燥为主要治法,并根据血热、血燥、血虚、血瘀的不同偏重而进行临证加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从血分论治小儿顽固性便秘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对小儿的体质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鼻、鼻窦、咽、喉等部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咳嗽反复不愈常常困扰患儿和家长。《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UACS的咳嗽与鼻后滴流有关。据此,笔者分两步辨治UACS,首先宣肺利窍以止咳,待病情缓解后再图治鼻、咽、喉部基础疾病,同时注重患儿增强体质,从而解决咳嗽反复、迁延等问题。此思路在临床运用3年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4.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属中医儿科肺系病证中的病名范畴。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射。儿童咳嗽按病程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按病因(或病原)分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根据有痰无痰还可分为有痰咳嗽(湿咳)和无痰咳嗽(干咳)等。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对儿童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许多化痰止咳中成药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成分,实践中也存在着中西医疗法及中西药物混合应用等现实问题。市场上祛痰止咳中西成药品种繁多,成分多有重叠,部分非处方药的使用又受到商业广告等因素影响。地域差异存在的习惯用药也在相互渗透。这种背景下,儿童祛痰止咳药的重复使用、不合理使用在所难免,尤其是对门诊患儿,用药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国内部分儿科呼吸病学专家曾在2009年制定了“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1],其中包涵了儿童祛痰止咳西药,但并未涉及该领域的中医中药。为了切实解决医疗工作中这一实际问题,有必要促成中西医对儿童咳嗽用药的基本共识,将儿童咳嗽的西医诊疗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规范祛痰止咳口服药的合理应用。   本次共识因参与讨论专家有限,认识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欢迎广大临床医生就此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75.
目的:从频率角度初步探讨制定合理的儿童抽动障碍中医量表。方法:自拟中医抽动频率表,根据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评分,将抽动症病例分为可疑、轻微、轻度、中度4组,比较各组中医抽动频率表评分的差异性。根据治疗前后耶鲁量表的进步率,将抽动症病例分为显效、有效、好转、无效4组,比较各组中医抽动频率表治疗进步率的差异性。结果:可疑、轻微、轻度、中度4组中医抽动频率表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各组间中医抽动频率表积分有显著差异;显效、有效、好转、无效4组中医抽动频率表进步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抽动频率表可以反映抽动障碍病情,但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6.
77.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脏损害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8.
伍利芬  徐荣谦 《北京中医药》2007,26(10):665-667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哮喘中的一个证型.临床以长期痉挛性咳嗽为特点,多在夜间或晨起发作,对小儿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并未出现喘憋的症状,故既往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自1995年《小儿哮喘防治指南》提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名后,便很快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79.
刘弼臣教授在中医儿科领域中卓有建树,对中医理论造诣颇深,对《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著作均有精深的体会,善于继承和融合历代医家之长,对钱乙、万密斋的学术思想尤为重视,对五脏证治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和探索,不但全面的继承和掌握而且有重大的发扬和创新,逐步形成了“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1五脏分证论五脏分证最早见于《内经》的风论,痹论,痿论,咳论等篇。在《难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中逐渐有所发展。到了宋代,儿科鼻祖钱乙观察到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发病后所出现的证…  相似文献   
80.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