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构建编码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 (ureB)基因和小鼠IL 2基因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的核酸疫苗 ,体外转染Cos 7细胞 ,鉴定其表达蛋白的免疫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从H .pylori标准菌株CCUG1 7874基因组DNA扩增ureB基因 ,从重组质粒 pCIneo IL 2扩增小鼠IL 2基因 ,通过T A克隆分别插入 pUCmT载体 ,检测ureB及IL 2的核苷酸序列 ,通过酶切、连接反应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IRES ,PCR和酶切反应进行鉴定 ;重组载体 pIRES ureB和 pIRES ureB IL 2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LB50 0 0 ,抽提质粒 ,再次转入SL72 0 7,反复传代 ,鉴定核酸疫苗载体菌的稳定性。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 pIRES ureB和pIRES ureB IL 2转染Cos 7细胞 ,SDS PAGE及Westernblot法检测表达蛋白的免疫性。结果 扩增出长约 1 70 0bp的ureB基因和 51 0bpIL 2 ,测序结果表明 ,扩增出的ureB基因与基因库H .pyloriureB序列一致 ,IL 2序列和小鼠的IL 2序列一致 ,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ureB和IL 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IRES ,并成功构建了稳定的幽门螺杆菌ureB和IL 2基因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的核酸疫苗 ,并且以Westernblot检测到特异性的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6 6× 1 0 3的UreB蛋白  相似文献   
42.
短暂性脑缺血的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一门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1-2],它利用不同组织之间或同一组织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电阻率的差异,通过在生物体表施加安全的交流激励电流,同时测量体表电压的分布情况,再经图像重构算法得到体内某一截面内电阻率分布或其变化程度的图像.  相似文献   
43.
胆汁瘀积性肝病发病的分子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使得医学界对正常胆汁分泌机制和胆汁瘀积肝病机制有了相当多的了解,胆汁瘀积性肝病的研究工作最近取得了新成果,特别是肝胆转运系统的分子克隆已使参与遗传性及获得性胆汁瘀积综合征发病过程的主要分子成分得到了识别。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 ~ 55岁,平均28.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 ~(9 cm×6 cm).对手部外观及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5个月,植皮外观饱满平整、不臃肿,质地良好,皮片收缩轻.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手部关节功能: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交接过程中常见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病区2016年1~6月的382名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从病区到手术室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汇总护理缺陷,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从病区到手术室交接过程中,手术患者的护理容易出现诸多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这些是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结论做好围术期患者交接过程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优质护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6.
创伤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处理不当甚至可致患者截肢。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笔者采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1~59岁,中位数32岁;均为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一种简便、有效的多频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校准方法,以提高成像数据的质量.方法:基于系统的正交数字解调方法的特点,提出相频和幅频校正方法;通过电阻网络模型和单通道测量实验给出校正因子的获取方法:开展物理模型实验,对比校准前后的数据质量以及成像结果。结果:物理模型实验表明,校准后的数据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成像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成像目标。结论:该校准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多频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校准方法,为未来将多频电阻抗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8.
创伤导致的儿童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处理不当甚至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者截肢.2008年3月-2011年5月,我们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13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汽车碾压伤12例,摩托车车轮绞压伤7例,重物压伤2例.软组织缺损部位均为足踝部.创面大小9cm ×6 cm ~ 25 cm×16 cm.合并肌腱损伤8例,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及骨缺损7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6例,术后随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掌指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无并发切口及针道感染,X线片显示全部患者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 12周,平均6.8周.掌指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5%.结论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间隙CSM患者39例,其中C3/410例、C4/517例、C5/6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同时测量手术前后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50±10)min,术中失血量(30±5)mL,住院时间(4.9±1.2)d,术后均未发现吞咽困难、伤口血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估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37/39);按JOA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1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2%(36/39)。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术后12个月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治疗单间隙CSM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椎管减压效果确切,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