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逍遥丸对雄激素致排卵障碍模型大鼠(ASR)腺垂体、卵巢形态及其分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60只9日龄SD雌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余50只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建立ASR模型,选取30只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调经方组(灌服补肾调经方混悬液)、逍遥丸组(灌服逍遥丸混悬液),每组10只,给药5周,择动情前期,断头法取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HE染色后观察腺垂体、卵巢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T升高,FSH、LH降低(均P〈0.01);腺垂体、卵巢形态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调经方组和逍遥丸组E2、T降低,FSH、LH升高(P〈0.05,P〈0.01),且补肾调经方组E2、T,逍遥丸组FSH恢复正常(均P〉O.05);两组受损的腺垂体、卵巢结构均得到不同程度修复。结论补肾调经方及逍遥丸可改善排卵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262.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左肾无功能重度积水5例,左肾萎缩1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行肾脏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0~21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平均8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2d排气进食,术后1—3d下床活动,术后5~7d出院。术后随访患者均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微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263.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能否通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介导的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调节进而发挥其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选用气管内灌注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4周组和8周组)、矽肺模型组(4周组和8周组)、AcSDKP治疗组(抗纤维化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采用羟脯氨酸法分析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内PDGF及其受体、AKT、磷酸化AKT、c-myc蛋白、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结果 AcSDKP治疗组胶原水平低于相对应的矽肺模型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PDGF及其受体、磷酸化AKT、c-myc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磷酸化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相应矽肺模型组相比,给予AcSDKP后,大鼠肺组织内PDGF及其受体、磷酸化AKT、c-myc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间比较AKT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AcSDKP可能通过阻断PDGF及其受体介导的AKT和c-myc途径,抑制矽肺组织间质细胞的增生,减少其胶原的合成,发挥抗矽...  相似文献   
26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2009年12月3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GIST好发于胃和小肠,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16例(51.6%)GIST发生于胃,8例(25.8%)发生于小肠,3例(9.7%)发生于结直肠(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发生于肠系膜、网膜及腹膜后4例(12.9%)。CT检查呈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完整。GIST表达CD117阳性者28例(90.3%),CT34阳性者22例(71.0%)。18例恶性GIST中9例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术后3年存活5例,9例未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者1例失访,术后3年存活0例。结论:在区别GIST与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时,CD117、CD34具有重要价值。CT、内镜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GIST常用和重要的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65.
①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KT通路在矽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②方法 选用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复制大鼠矽肺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4周组和8周组)、矽肺模型组(4周组和8周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AKT、c-myc蛋白的定位与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内PDGF、AKT、磷酸化AKT、c-myc以及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PDGF、磷酸化AKT、c-myc蛋白以及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各组间比较AKT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④结论 PDGF介导的AKT及其c-myc促进细胞增殖途径,促进了肺组织间质细胞的增生及其胶原的合成,促进了矽肺纤维化的形成与进展.  相似文献   
266.
曾训  徐洪  王箴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04-304,216
目的探讨银染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分化不同类癌的染色价值。方法78例类癌按照Gould方法被分为3型:典型类癌33例,非典型类癌26例,低分化类癌19例。3型同时进行银染及抗原标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银染法阳性率在各型类癌中分布较均匀,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表达阳性率随着组织分化降低而递减。在典型类癌中G嗜银法、NSE标记阳性率较高(30/33)。在非典型类癌中,G嗜银法、NSE标记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26,21/26,P〉0.05),但与亲银法、5-HT标记、CgA标记染色法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类癌中,G嗜银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89.47%)。结论G嗜银法其敏感性最高,可作为类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由于类癌分化程度的差异,CgA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当特异性的标记物与NSE、5—HT联合应用,可以对类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定性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267.
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成  陈灼怀  关弘  徐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45-347,i0007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研究,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结果25例甲状腺髓样癌的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及梭形细胞组成,可呈多种组织学类型,其中巢状型8例,束状/带状型6例,腺样(管状和腺泡)型3例,弥漫和类癌型各3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型(髓样和滤泡癌)各1例。免疫组化降钙素、铬粒素A均( ),2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1例癌胚抗原( ),18例突触素( ),1例HMB45( ),1例癌组织甲状腺球蛋白( )。CD44V6( )表达分别为髓样癌40%,滤泡癌30%,髓样癌80%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结论诊断时应注意与形态相似的肿瘤相鉴别,CT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标记物,若CT阴性,CEA及内分泌激素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68.
<正>肝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of the liver ,MCN-L)属囊性上皮性良性肿瘤,不与胆道相通。此病在临床实践中少见,常发生于中年妇女[1],儿童罕见报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于漏诊和误诊。术前无特异性确诊手段。该病易复发且具有恶性潜能,因此需要手术完整切除[2]。我院于2018年12月收治1名10岁患儿,诊断为肝低级别黏液性囊腺瘤。现对该肿瘤临床及病理诊疗过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69.
目的 研究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在膝关节镜术后股四头肌伸肌滞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庐山康复疗养中心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BFRT。比较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滞后关节活动度变化、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4、6周,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78.90±3.17)分、(89.20±5.12)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9.63±4.69)分、(79.93±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周,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滞后角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4、6周,观察组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峰力矩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6周,观察组大腿周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l...  相似文献   
270.

摘要:目的  观察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在大鼠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HOPE-MED8050动式染尘控制系统复制大鼠矽肺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染尘0、2、4、8、12和16周。采用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纤连蛋白(Fn)、激动型G蛋白α(Gαs)、抑制型G蛋白α(Gαi2、Gαi3)及cAMP的表达。结果  Masson三色染色显示,矽肺模型4周组细胞性结节区域可见蓝紫色胶原沉积,并随模型制备时间的延长纤维化病变区域胶原沉积逐渐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对照组α-SMA阳性表达部位在气管及血管平滑肌;在矽肺模型16周组,α-SMA表达于结节周边及间质纤维化病变区域。α-SMA、Collagen Ⅰ、Fn及Gαi2、Gαi3蛋白表达在矽肺模型4、8、12和16周较对照组逐渐增多。在矽肺模型8周组Gαs蛋白表达及cAMP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至染尘16周达最低。结论  cAMP的表达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呈下降趋势,cAMP信号参与大鼠矽肺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