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08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HCV核心抗原作为“窗口期”HC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缩短献血者HCV感染检测的“窗口期”。方法 采用HCV核心区抗原ELISA试剂盒检测商业PANEL系列血样和健康无偿献血者标本 ,对初复检均为阳性的标本 ,采用HCV中和试验及HCVRNAPCR定性及定量确认结果。结果  1 74 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 ,1 8份标本初检阳性 ,复检后仍有 2份阳性 ,经HCV核心区抗原中和试验 ,HCVRNAPCR定性及定量结果均为阴性 ,HCV核心区抗原ELISA试剂的特异性为 99.88%。对PANEL 1 4份系列样本的检测显示 ,HCV核心抗原比第 3代丙肝抗体早 4 6d检出 ,与PANEL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数据几乎完全相同。结论 HCV核心抗原的检测可明显缩短献血者HCV感染检测的“窗口期” ,进一步降低输血后HCV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2.
背景:在周围神经修复领域中,神经营养与趋化理论得到普遍关注,随之各种神经再生室及许旺细胞营养因子应用的实验增多,但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报道。目的:以聚四氟乙烯膜管作为神经再生室,观察分别植入许旺细胞与神经生长因子后对桥接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纯种白兔24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8只/组。聚四氟乙烯膜由上海塑料研究所制备,厚度0.15mm,微孔径10~30μm。神经生长因子为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方法:3组兔显露右侧面神经颊支,切除8mm建立面神经缺损模型。将造模时切下的神经段于镜下剥除外膜,胰蛋白酶与胶原蛋白酶联合消化,L-多聚赖氨酸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且具有活性的许旺细胞悬液。将聚四氟乙烯膜管套缝固定于各组缺损区神经的两断端上,使神经缺损两断端在管内相距10mm,许旺细胞组吸取自体许旺细胞悬液注入膜管内,组织黏接剂封闭膜管两端口;神经生长因子组吸取神经生长因子注入膜管内;膜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四导生理记录仪检查修复后面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程度。结果:细胞修复后6,12周,许旺细胞组面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组〉膜管对照组(F=72.319,F=106.134,P均〈0.01)。细胞修复后12周,许旺细胞组神经干粗而直,走向顺畅,可见于再生室膜的微孔结构中,许旺细胞包绕神经纤维;神经生长因子组新生神经纤维较少,可见发育成熟的许旺细胞增多;单纯膜管组再生室内神经纤维较少。结论:许旺细胞或神经生长因子植入聚四氟乙烯膜管内均可促进面神经恢复,但前者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3.
目的旨在评价药物溶栓加体外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北京东健电子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SUT-C-III型高频超声心血管病治疗仪给予体外超声助溶治疗,自动心超探头同时安置于心超第I区和心超第II区,超声频率800kC/s,脉冲移动式,声强0.75~1.25W/cm2,初始药物溶栓时助溶60~90min,以后每日一次,每次30min,以7~10d为一疗程。结果体外超声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77.9%),平均再通时间[(57±13)min],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63.93%),平均再通时间[(78±16)min]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时能减少死亡率和再梗死率,明显地改善左心室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特殊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药物溶栓的基础上加体外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徐欣  赵明  王启弘 《临床医学》2006,26(7):25-25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并发切口脑脊液漏的防治。方法对26例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结果26例患者均治愈,其中2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经手术治愈;脑脊液漏愈合时间平均为8d。结论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出现的切口脑脊液漏,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愈合,如无效需行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85.
手术室护士对膝关节镜应用的配合55000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徐欣膝关节镜是诊断及治疗膝关节疾患的现代化工具之一,它能直接地窥视整个关节腔的动态变化和进行各种镜下的手术与治疗。做好该手术的配合工作,对于手术室护士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的体会是: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在长期高血压所伴随的心脏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转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升主动脉缩窄的方式复制大鼠高血压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他汀组和手术对照组,前者术后12周予阿托伐他汀(0.4mg.kg-1.d-1)灌胃治疗,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12和20周测定明胶酶(MMP-9)、CRP、IL-1β、IL-4、IL-10、TNF-α和心肌胶原含量及左心室湿重、平均动脉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等。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各种炎症介质表达的干预作用以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结果①20周时他汀组较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显著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则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他汀组MMP-9、CRP、TNF-α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IL-4、IL-10较对照组升高,心肌胶原含量减少,与心功能呈负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一定程度抑制炎性反应,延缓心衰的进展和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87.
内皮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HSVECs)种植到人工血管内表面的可行性.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13~15 d,将扩增培养的内皮细胞种植于纤维蛋白胶预衬的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内表面,继续体外培养9~12 d.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剪取部分内皮化的人工血管,行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后,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在血管表面黏附、生长、增殖.平均孵育12 d后,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其表面有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结论 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可以种植到人工血管,在体外增殖形成内皮细胞单层,达到内皮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特点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特点及预后随访.方法 对27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1~13年(平均5.2年)随访观察.结果 27例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异常T波深置,V_(3-5)导联最为显著,重者出现巨大倒置T波≥10 mm,胸前导联R波振幅V_4>V_5>V_3,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明显增厚15~37(18.0±3.3)mm,末次随访心尖部厚度(19.7 ±3.7)mm,左室心尖部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分别为1.7±0.3和1.9±0.9,随访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随访前后未见显著差异.主要心血管事件为心房颤动,心功能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主要依据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深置及超声心动图心尖肥厚特点作出诊断,该病进展缓慢,一般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窦底粘膜穿通对同期植入的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以及生物膜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用小型猪3只,X线确定上颌窦底位置,全麻下拔除小型猪双侧上颌相应位置的牙,6个种植位点随机分为3组,实验A组穿破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实验B组穿破窦底粘膜加生物膜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窦底粘膜完整。术后6个月观察大体标本,做X线检查,做带种植体的骨磨片,观察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及窦底的愈合情况。结果大体标本显示种植体无松动,A组种植体暴露在上颌窦内,B组与对照组窦底粘膜完整。X线显示3组的种植体周围的骨质均匀,没有阴影。骨磨片镜下观察骨结合情况,3组没有差别。结论上颌窦底粘膜的穿通对种植体骨结合没有影响,窦底粘膜穿通后加生物膜有利于窦底粘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90.
王重韧  赵明  徐欣  尤宇  韩磊  赵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202-204,20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放射性并发症。方法:35例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125I粒子植入组和单纯手术组。125I粒子植入组肿瘤切除后植入125I粒子,植入深度为0.5~1.0cm,粒子间隔1.0cm。术后每2个月复查MRI,全部患者接受8~32个月随访,观察中位生存期及毒副作用。结果: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40周(95%CI,25~53周),125I粒子植入组中位生存期62周(95%CI,42~6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5I粒子植入组中发生4例顽固性脑水肿,3例脑放射性坏死,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地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生存时间,125I粒子植入后放射性脑水肿和脑坏死与肿瘤恶性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外放疗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等作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