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4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术式(Hybrid术式)的可行性及节段选择标准。方法采用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58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定;术后进行Odom标准评定;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情况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术中不良事件,手术时间60~125(88.3±10.5)min;术中出血量10~60(30.3±12.1)ml。58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2.2±8.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5~10(8.6±1.2)分增至12~17(14.1±1.5)分(P0.01);NDI评分由术前34~42(40.5±2.6)分降至13~20(16.8±3.3)分(P0.01)。Odom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3.1%。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6°~21°(18.2°±5.6°),与术前17°~23°(19.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为26°~41°(33.8°±10.3°),与术前33°~52°(40.3°±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e植骨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和沉陷。结论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为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选择,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初、中期随访疗效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32.
文题释义: 骨碎补总黄酮:是由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真核生物中,是皮肤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分子信号,调控毛囊的生长发育和毛囊干细胞的迁移分化。β-catenin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是Wnt信号通路激活的一种重要的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传递Wnt信号,进一步激活靶基因开始转录,启动细胞增殖周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MC3T3-E1细胞与纳米骨材料共培养,选取100 mg/L和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进行药物干预,以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为阳性对照组。分组如下:①正常组;②DKK1组:Wnt通路抑制剂DKK1      (0.1 mg/L)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③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④DKK1+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⑤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⑥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⑦DKK1+纳米骨+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⑧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在干预24,48 h后收获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Wnt/β-catenin通路中Wnt与LRP结合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LRP5、Gsk-3β、Cyclin D1、RUNX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显示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棕黄色染色较明显,表明Wnt与LRP结合较其他组更好;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β-catenin、LRP5、RUNX2的表达,下调GSK-3β的表达,说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且骨碎补总黄酮诱导的基因活化呈剂量依赖性。 ORCID: 0000-0002-2031-8644(李晋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测试一种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心肺信号非接触监测系统的性能。方法: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心肺监测系统由激励源,前端传感器(激励线圈、检测线圈),前置放大滤波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分析与显示模块等组成。激励源可输出两路频率相同、相位不同的正弦信号,一路作为激励信号,一路作为参考信号。激励信号被送至激励线圈,用以产生激励磁场。检测线圈则能检测到感应磁场的磁感应电压信号,并将其送至前置前置放大滤波模块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信号及参考信号被信号采集模块采集,送至信号处理分析与显示模块进行处理与实时显示。最后用小波分析对显示波形进行去噪处理。基于该系统,对6名受试者的心肺活动的进行了监测。结果:该监测系统成功显示了呼吸运动和心跳运动的实时波形。通过数据分析得到6名受试者的人体呼吸频率监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次/分钟,最大相对误差为4.55%;心率监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次/分钟,最大相对误差为3.28%。结论:设计的心肺活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和完成心跳及呼吸活动的非接触监测及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34.
23例肝肺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67例肝硬化患者均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其中Ch 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22例,C级15例。67例肝硬化患者中23例合并HPS,发病率为34.3%。其发病率与Ch ild-Pugh分级有关,与A级比较C级HPS,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门静脉增宽与不宽者、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与未发现曲张者、有蜘蛛痣与无蜘蛛痣者分别合并有HPS,两者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23例HPS患者中7例死亡,HPS均不是直接死亡原因。有门脉高压、蜘蛛痣时提示HPS的存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缓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5.
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  李鹏  柏小金 《海南医学》2007,18(11):35-3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3例浮膝损伤,按Fraser分型方法分为4型.Ⅰ型7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复位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1~3年.疗效评定采用Karlstrom和Olerud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差2例.结论 对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视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或外固定器,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脑性瘫痪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类文章,对内服、外用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和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  相似文献   
37.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心室肌三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大鼠模型,观察AngⅡ对大鼠心室肌三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效应。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48只植入微渗透泵,随机分为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1μl/h),实验组灌注AngⅡ(200或400ng·kg-1·min-1),持续时间为2w或4w。提取心脏左室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分析SCN5A、Kv4.3及Cav1.2离子通道基因mRNA的表达量,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结果SCN5A及Cav1.2基因的mRNA水平则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Kv4.3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且具有一定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AngⅡ使SCN5A及Cav1.2表达上调,Kv4.3表达下调,且其效应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8.
混合细胞型肝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肝癌,含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的混合成分.因其组织学和表型的多样性给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带来很大困难.随着生物化学方法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发展,混合型肝癌的特殊病理分型、肿瘤生物学和临床表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本文将从病理学、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混合型肝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9.
IL-21是近几年来被发现和关注的细胞因子,由活化的T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通过激活NK细胞来发挥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IL-21还可对T、B细胞和DC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可能在促进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转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广西金秀瑶族6个STR基因座(D3S1358、D5S818、D7S820、D13S317、FGA、vWA)的遗传多态性,探讨该民族与广西融水苗族等12个民族群体遗传关系。方法枸橼酸钠抗凝的广西金秀瑶族无相关健康个体血样175例,先用Chelex-100方法提取DNA,然后用AmpFeSTR Identifiler^TM kit荧光标记复合PCR扩增技术进行6个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用ABI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并用GeneScan Analysis 3.7和Genetyper 3.7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利用D3S1358等6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计算广西金秀瑶族与广西融水苗族等12个民族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通过MEGA3.1软件的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广西金秀瑶族6个位点中检测出52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在0.0029-0.3943之间;6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布在0.7371—0.8686之间,个体识别力(DP)分布在0.8753—0.9601之间,累积个体识别力TDP为〉0.999999711,非父排除率(EP)在0.6046—0.8519之间,累积非父排除率CEP为0.999556633,多态信息量PIC分布在0.6788—0.8428之间。广西金秀瑶族等13个群体的系统发生树结果:广西金秀瑶族先跟广东瑶族和广西融水苗族相聚,然后与广西水族、广西汉族、广西京族、广西仫佬族、广西毛南族、广西临桂瑶族和广西三江侗族相聚,接着先后与广西崇左壮族、广东汉族相聚,最后与蒙古族相聚。结论广西金秀瑶族群体D3S1358等6个STR基因座均属于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广西金秀瑶族可能是以瑶族的遗传标记为主的多族源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