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泸州医学院自1995年以来多次培训了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中医留学生,并接待了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访问学者、参观者。本文针对在翻译中医药术语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并加以概略地总结,以提高教师汉译英、英译汉的能力水平,旨在  相似文献   
4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抗脑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较多副作用,特别是有增加血栓的危险.近年来发现一些中药有增加内源性EPO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小.该文就促EPO生成中药在抗脑缺血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其调控EPO可能的机制进行简单总结,为寻找潜在的新的抗脑缺血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3.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4.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5.
姜黄素磷脂载体的表征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磷脂为主要材料制备合适的载体,改善姜黄素的口服吸收。方法 分别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和脂质体,从包封率、形态、粒径、结构等方面进行表征,并通过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两者的肠吸收。结果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和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90.81±1.32)%和(81.59±2.41)%,粒径分别为(91.69±12.26)和(76.39±8.58) nm,Zeta电位分别为(-13.73±4.37)和(-11.27±1.26)。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两种磷脂载体分散于水后均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泡。DSC、IR和Roman光谱分析证实,磷脂复合物中姜黄素通过羟基与磷脂的PO基形成氢键结合,而脂质体中药物和磷脂间无化学键结合。磷脂复合物和脂质体的肠吸收膜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1.131 2±0.049 8)和(0.478 0±0.012 0)×10-6 cm-2·s-1,较原料药分别提高了17.60和5.90倍。磷脂复合物在结肠、十二指肠和回肠的吸收显著高于脂质体。 结论 磷脂复合物较脂质体更能促进姜黄素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46.
不同配伍对川芎嗪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单独给药、不同配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32只SD大鼠,分为川芎嗪(30 mg.kg-1)组、川芎嗪+阿魏酸(30 mg.kg-1+50 mg.kg-1)组、川芎嗪+延胡索乙素(30 mg.kg-1+20 mg.kg-1)组、川芎嗪+阿魏酸+延胡索乙素(30 mg.kg-1+50 mg.kg-1+20 mg.kg-1)组,灌胃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川芎嗪的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川芎嗪与阿魏酸配伍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与川芎嗪单独给药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半衰期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0-t显著比川芎嗪单独给药时延长(P<0.05);川芎嗪与延胡索乙素配伍,及与阿魏酸、延胡索乙素同时配伍时AUC0-t,Cmax,Tmax与川芎嗪单独给药相比显著增大(P<0.05),而t1/2,MRT0-t与川芎嗪单独给药时相比无显著异。结论:阿魏酸可以延长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延胡索乙素能加快并增加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Ⅱ号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FLK-1)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建立模型,分别给予2.5,5,10 g.kg-1桃红四物汤Ⅱ号水煎剂、环磷酰胺0.05 g.kg-1及联合用药桃红四物汤Ⅱ号10 g.kg-1+环磷酰胺0.025 mg.kg-1,检测各组肿瘤体积、重量、VEGF和KDR/FLK-1表达及肿瘤MVD值。结果:桃红四物汤Ⅱ号5,10 g.kg-1及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重量、VEGF和KDR/FLK-1表达及肿瘤MVD值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Ⅱ号能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抗血管生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8.
桃红四物汤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KDR/FLK-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HSWD)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THSWDⅡ号对新生血管的效应,以MTT法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有无抑制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该方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细胞KDR/FLK-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影响.结果THSWDⅡ号1 g/mL、2 g/mL组CAM血管指数降低(P<0.01);THSWDⅡ号1 mg/mL、2 mg/mL组ECV304细胞吸光度值降低(P<0.01);THSWDⅡ号5 g/kg、10 g/kg组及THSWDⅡ号10 g/kg 环磷酰胺25 mg/kg组肿瘤重量、KDR/FLK-1的表达、MVD计数均降低(P<0.01).结论THSWDⅡ号具有抗CAM血管生成、抑制ECV304细胞增殖、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生长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KDR/FLK-1的表达,继而抗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9.
黄芪对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何正光  徐晓玉 《中国药房》2005,16(20):1589-1590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系传统补气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与血管有关的疾病.目前,人们研究最多的黄芪成分主要包括黄芪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现就黄芪对血管保护的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川芎嗪对VEGF受体与其放射性配体结合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VEGF受体与其放射性配体结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制备川芎嗪大剂量、小剂量、阳性对照组鱼精蛋白、生理盐水各组含药血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芎嗪含药血清中药物浓度。将各组血清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RBA)观察川芎嗪对VEGF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解离常数(Kd值)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大剂量组Kd=343.30±36.64pmol·L-1,Bmax=46.26±5.85fmol/2×105cells,与生理盐水组相比Kd增大(P<0.05),Bmax减小(P<0.05)。川芎嗪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Kd有增大趋势、Bmax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阳性对照组Kd=179.07±25.65pmol·L-1,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38.65±9.83fmol/2×105cells,与生理盐水组相比Kd差异无显著性(P>0.05),Bmax减小(P<0.05)。结论在川芎嗪作用下VEGF受体与125IVEGF结合的亲和力下降,VEGF受体数目下降,川芎嗪抑制VEGF受体与125IVEGF结合。川芎嗪含药血清(143.0mg·kg-1组)抑制VEGF受体与125IVEGF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